“現政權教育政策上的失敗直接導致了學生的實力下降。”
今年已是實行高考制度的第十個年頭,在剛實行高考制度時,應屆高中畢業生的學習成績普遍高於重讀生,但自從現政府執政以後,重讀生的成績反而超過了應屆生,並且這一逆轉現象日趨嚴重。
教育界專家們紛紛指出,現政府在教育政策方面的失策致使學生實力下降以及縮短教師法定退休年齡致使教師士氣大跌等綜合因素最終導致了這一結果。
據韓國教育課程評價院於17日對每年通知高考成績時發佈的各年度評分資料進行分析的結果顯示,在1993年首次實行高考制度時的94屆高考中,全部應屆高中畢業生的平均成績達到了98.22分(200分爲滿分),比重讀生的成績(95.1分)高出了3.12分。
應屆生佔優勢的現象一直保持到98屆高考。期間,應屆生的高考成績在每屆高出重讀生的具體情況如下,即△95屆,6.78分△96屆,5.31分△97屆,11.07分△98屆,9.2分。
在首次實行高考制度的1993年,分8月和11月兩次進行了高考,而考生在這兩次高考中選出優秀的成績提交給了大學。但由於中途就考題的難度引發了爭議,所以在1994年將高考制度改爲一年進行一次,並且從1996年的高考開始改爲400分滿分的制度。
但自從現政府執政以來,作爲首任教育部長官的李海瓚(民主黨議員)在推進教育改革政策的過程中,縮短了教師的法定退休年齡並更改了升入大學的制度,而且從1998年11月首次實行新高考制度時的99屆高考起,應屆高中畢業生與重讀生之間的高考成績開始出現了逆轉現象。99屆全部重讀生的平均高考成績達到了242.7分,比應屆生(239.8分)高出了2.9分,而在2000屆和2001屆高考時,重讀生的高考成績也分別比應屆生高出了11.2分和17.7分。
雖然在去年和今年並未公開應屆生和重讀生的平均高考成績,但據對各學科的平均成績進行估算的結果,2000屆重讀生在人文系和自然系的高考成績分別比同屆的應屆生高出了29.6分和41.4分,而2003屆則分別高出了24.8分和46.5分,重讀生與應屆生的成績差距變得更大。
據分析,應屆生的實力下降和取消重讀生參加類比考試制度等政府變化無常的教育政策是導致重讀生的高考成績高於應屆生的因素之一。
教育部曾通過發佈《2002屆大學升學制度改善方案》,提供了事實上可以“不考試錄取”的方式進入大學的途徑。該方案的主要內容是,所謂“李海瓚第一代”的今年大學一年級學生可利用在讀初中三年級時的1998年10月的中考成績、學生檔案、獲獎經歷以及推薦書等各種錄取資料,不參加考試便可升入大學。
此後,在各高中形成了“擁有一項特長便可升入大學”的氛圍,出現了不努力學習的現象。而這些學生在新升學制度下參加的2002屆高考中,平均成績足足比2001屆下降了66.8分,因此還曾引發了“李海瓚第一代”大學生的實力下降的爭論。
漢陽大學教育系教授鄭鎮坤指出:“正因爲政府推行了新升學制度,學生才不努力學習,而由於縮短了教師法定退休年齡,致使教師的士氣跌落,這些因素最終導致了學生實力下降的現象。”“應屆生的高考成績與重讀生出現大逆轉現象,和政府失敗的教育政策不無關係。”
inchul@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