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遷移行政首都而出現的民主黨候選人盧武鉉的“漢城減負論”和大國家党候選人李會昌的“漢城空洞化論”之間的交鋒異常激烈。實際上,如果雙方的爭論愈演愈烈,則以漢城爲中心的首都地區和忠清地區的居民等具有利害關係的當事人對他們所提出的主張的懷疑也將越來越大。
盧武鉉候選人在做出遷移首都承諾的同時,曾表示,即使遷移首都,人口規模也將只達到50萬人,所以離開漢城的人將少於50萬人。而至今爲止,從傳統意義上首都的意義超過了“統治中心”之意,而且以“官”爲統稱的政治和行政仍淩駕於其他所有部門。因此,只遷移50萬人左右的確令人懷疑。如果青瓦台、政府、國會都遷出漢城,那麽將會出現主要企業和金融機構,甚至各媒體也不得不轉移根據地的情況。因此,盧武鉉候選人應提示計算出“遷移人口不足50萬”的依據。
另外,還應表明超過1000萬的漢城人口中,只遷移50萬人左右,則斷定漢城的人口過於密集,交通擁堵、環境等問題將得以解決,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將得到提高的根據。首都地區的人口減少程度極小,但認爲從仁川國際機場到漢城市中心酒店的行車時間將大幅縮短的依據是什麽?的確令人費解。
李會昌候選人的“漢城空洞化論”也彼此彼此。由於將有100萬人口遷出漢城,所以漢城的住宅價格將出現暴跌,商業中心將趨於崩潰的主張,的確符合邏輯嗎?不知是因爲與盧武鉉候選人的主張有著50萬人的差異,所以出現了如此大的衝擊波,還是由於心理上的不穩定,導致了上述情況的發生,其主張不夠明確。
是否對遷移首都時遷出漢城的人口和漢城功能變化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如果進行了研究,那麽應該公佈其內容。
即使到了現在,盧武鉉候選人也應對“前提和效果截然不同”的遷移首都爭議的漏洞進行說明,而李會昌則爲解決所面臨的集中首都地區和地方空洞化問題拿出可行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