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社論]引進“中大選舉區制度”問題應隨民意

[社論]引進“中大選舉區制度”問題應隨民意

Posted December. 24, 2002 22:42   

한국어

最近,新總統當選人盧武鉉正在公開討論自己曾在此次總統選舉時公開承諾的引入“中大選舉區制度”問題。如果說政黨民主化和確保政治資金透明度的問題是政治改革的“軟體”,那麽更改選舉區制度可謂是“硬體”。但與其說更改選舉區制度具有政治改革的意義,還不如說它因爲各黨派之間的利害關係極爲突出而更具引發爭議的因素。

我們的歷屆政治狀況充分說明了有關選舉區制度的爭議多麽容易根據政治現實而變質的道理。比如說在維新時代,爲了確保執政黨在國會中的更多席位,曾與所謂的“維新政友會”這一畸形交涉團體一起引進了“中選舉區制度”。在1987年實現民主化以後,平民党又曾以打破地區分裂主義的名義提出了“中選舉區制度”問題,而國民會議和民主黨在此後又陸續提出了這一問題。根據當時的政局,從民政黨、民自党、新韓國黨到大國家黨的歷屆執政勢力對此的立場均有所不同。

無論是“小選舉區制度”,還是“中大選舉區制度”,均有它們各自的優點和缺點。在緩解地區分裂主義、擴大少數政黨及婦女進入高層政治組織、廢除地區黨等改善政治體制方面,“中大選舉區制度”或許會做出一定程度的貢獻,但很有可能變成消耗更多資金的選舉。而且還會使政界新人踏入政壇的障礙變得更高,在確保政治穩定和代表性方面出現問題。在每個議員目前的意圖各不相同的情況下,在距離國會選舉只有1年零4個月之際所引發的選舉區制度爭議究竟會經受多少波折尚是個未知數。

盧武鉉本人也是在考慮到國會選舉的情況下推進“中大選舉區制度”的引進事宜。也就是說,將民主黨打入嶺南地區和實現全國政黨化的賭注壓在了該項事業上。對此,也有分析認爲,這也許是盧武鉉爲實行 “准內閣制”而臨時搭建的便橋。這樣的政治含意正是此次“中大選舉區制度”爭議的最大“陷阱”。這一問題還有可能使朝野雙方圍繞政治得失問題明爭暗鬥,而最終不了了之。

對哪一個選舉區更好的問題,絕不可能會有正確答案。應首先考慮到國民對符合目前我國現實的選舉區制度的意見。因爲只有從基層開始的改革才能發揮出真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