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WHO)是隸屬於聯合國的專門機構中規模和影響力最大的機構。由於WHO的目標是所謂擺脫疾病和增進健康的人類的普遍性目標,所以在聯合國機構中其所占的比重最大是理所當然的。不是也有人稱,在地球誕生以來,與人類共存時間最長的就是疾病嗎。自從1948年WHO成立以來,得到其援助,獲得新生並擺脫疾病困擾的人數不勝數。如果沒有WHO的努力,不可能根除長時間困擾人類的傳染病——“天花”。
△“在專業領域和公共保健領域具有突出的經歷、在國際保健領域上的豐富的經驗、組織經營能力、通過過去的活動而得到認可的在公共保健領域上的領導能力、對WHO的活動做出過巨大貢獻、健康良好、精通執行董事會和總會的正式語言(英語、西班牙語、法語)之一。”這就是WHO所規定的總幹事候選人的資格條件。不僅十分挑剔,而且非常明確地指出了需要什麽樣的人。歷屆總幹事共有5人。除首位總幹事外,其餘4任都曾在WHO工作過。而且除第4任總幹事爲日本人外,其他總幹事均爲來自歐洲和美洲國家的白人。
△現任總幹事格羅·哈萊姆·布侖特蘭是進一步樹立WHO總幹事崇高威信的人物。作爲一名醫生,她在41歲時當選爲歷屆最年輕的首位挪威女首相,而且在任時間長達10年。她還曾擔任過聯合國環境開發委員會首任委員長。該委員會提出了“盡可能持續開發”這一概念,並在1992年組織召開的裏約地球環境會議上做出了重大貢獻。也許正是這個原因,今年將接任其WHO總幹事一職的候選人均爲響當當的人物。他們是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總幹事、莫桑比克總理、墨西哥衛生部部長、前任希臘衛生部部長等。
△WHO結核管理局局長李征旭作爲韓國人與上述人士展開競爭並當選爲總幹事,其意義深長。當然這也是李征旭博士的個人奉獻所帶來的榮譽。他一生爲國際社會的公共保健事業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並得到了令人驕傲的“疫苗皇帝”的稱號。如果韓國的威望仍處在依靠WHO援助的30年前的水平,就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WHO總幹事之位並不只意味著榮譽,它意味著個人或國家將得到更多來自國際社會的服務要求。這也說明世人對我國的看法已發生了改變。
評論員 文明豪 munmh97@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