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總統就任後的兩天來,關注著國會舉動的國民的心情十分沈重。雖然新政府已開始執政,但由於總理任命動議案遲遲得不到處理,出現了“總統已上任,但無內閣成員”的奇怪的現象。雖然如此,但朝野把精力集中到了相互誹謗上,令人寒心至極。
爲何如此類似於5年前的國會情形,令人費解。當時也是由於面對總理任命案,朝野展開了較量,導致組成內閣推遲了1周,國政出現了一片混亂。隨著組成內閣被推遲而出現的國政混亂,讓人對我國的政治水平産生無比的羞愧感。試想,去找已交差的上屆政府的總理並接受其批准的情形。試問,如何理解由舊政府的內閣成員來審批新政府政策的情形?
出現這種狀況所有責任在於朝野各黨。徹底查明對北秘密匯款事件是國民的要求,而特檢制被認爲是最佳方法。在此期間面對總理任命案和特檢法案的處理順序,互相堅持各自的立場,最終出現了在野黨獨自處理特檢法案的事情。似乎執政黨擔心只通過特檢法案而否決總理任命案,而在野黨則擔心出現與此相反的情況。但無論如何將難以避免得到“只考慮黨的利益和黨的策略,根本沒有合作意向,阻礙了國政”等指責。
特別是民主黨未參加表決特檢法案,而且因此導致總理任命案被擱淺的做法是不夠慎重的表現。當時在野黨曾表明,如果特檢法案得以通過,則將積極協作處理總理任命案,但執政黨未出席國會只能被認爲是企圖把國會“跛行”的責任轉嫁給在野黨。
總統選舉結束後,朝野雙方一直在強調相生政治。盧武鉉總統在就任儀式上也強調說,“應出現以對話和妥協解決問題的政治文化。”但在此一瞬間,國會會場上的情景與上述發言截然相反。國民從新政權初期開始再次經歷著政治幻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