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電影《大衛·戈爾的一生》

Posted March. 17, 2003 22:46   

한국어

在最近的好萊塢電影中,很難找出如將於21日首映的《大衛·戈爾的一生(The Life of David Gale)》般充滿懸疑的影片。觀衆會強烈地被這部電影吸引或者厭惡這部影片。因爲這是一部很難在“中立立場”觀賞的有“爭論”的電影。

美國德州奧斯汀大學教授大衛·戈爾(凱文·斯帕西飾演)是反對死刑運動的積極倡導者,有這種思想的他涉嫌強姦並謀殺一直以來一起開展反對死刑運動的女教授康絲坦斯·哈拉維(勞拉·琳尼飾演),並即將走上刑場。在執行死刑以前的前幾天,戈爾主動申請並指定時事周刊記者布魯姆(凱特·溫斯萊特)對自己進行爲期3天的採訪。對主張自己無罪的戈爾的採訪深入進行後,布魯姆將被戈爾的立場所動搖,並開始調查事實真相。

影片以戈爾的回憶畫面和布魯姆的案件的採訪形式交叉進行,而且每當故事涉及戈爾—生的真面目時,就逐顯緊張氛圍。由於偶發事故失去記憶並患上酒精中毒的戈爾唯一的朋友、同事、女教授原來是康絲坦斯。康絲坦斯正因白血病面臨著死亡。那爲什麽戈爾要殺害這樣的康絲坦斯呢?或者果真戈爾所殺?布魯姆每接近一步真相,影片的驚險氛圍也進一步引向高潮。完美展現各個角色的凱文·斯帕西和凱特·溫斯萊特、勞拉·琳尼的演技給人以真實感。

以《午夜快車(Midnight Express)》、《buddy》等描繪社會問題的影片出名的艾倫·帕克導演在這部電影中,雖明確表明反對死刑制度的立場,但是把電影變成社會爭論話題手段卻是極端思想。

以“成爲死刑犯的反對死刑制度主義者”開始的影片的懸疑,進行得越深入,情景越是錯綜複雜。雖然在此不能一一列舉增加懸念的內容,但調查案件的布魯姆是爲了交錯的“真實”而犧牲自己的人。如過著“倒計時”人生的康絲坦斯或失去生活欲望的戈爾,絕望的人爲了希望“甘願受刑”的情節,將使每位觀衆心亂如麻。

最後電影情節的逆轉給人意外打擊。人們可能被主角極端的犧牲精神受到深深的感動或者恰恰相反將此片評價爲:爲了傳達“廢止死刑制度”的內容而隨便左右人命的影片。這一判斷應留給觀衆。15歲以上觀賞。



金熹暻 susanna@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