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世界各國做徹底防範,能否抵擋恐怖襲擊?
曾發表與景氣和蕭條的經濟周期相似的恐怖周期論,並於9.11恐怖事件發生一年前,預測大規模恐怖事件發生可能性的阿拉巴馬大學教授計量經濟學者沃特·恩德斯和南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托得·桑德羅不這麽認爲。
《華爾街日報》19日介紹了適用恐怖規律的兩人的遊戲理論。下文是主要內容。
遊戲理論是從通過影片《美麗心靈》廣爲人知的天才數學家約翰·納什的《納什均衡》理論開始。《納什均衡》通過犯人的兩難邏輯體現得淋漓盡致。
沒有物證被捕的兩個強盜合夥人接受隔離審問。只要一個人自白,另一個人就收免罪狀,但自白的人處於12年徒刑,兩人都自白,就判7年,如果兩人都不自白,因沒有證據,判爲無罪。結果呢?兩人都自白。這是因爲兩人互相害怕對方自白,如果兩人都保持沈默,有可能不會遭受處罰,但受到處罰的可能情況稱爲“犯人的兩難邏輯。”
恐怖事件也是一樣,比如說有A國家和B國家。如果A加強對恐怖分子的警戒,警戒薄弱的B遭受恐怖襲擊。B知道這些,因此加強對恐怖分子的警戒。所以兩個國家都加強警戒。但恐怖分子理所當然攻擊A和B中防範相對薄弱的國家。這時最好的結果是A和B都不進行恐怖警戒。但現實上,A和B都向反恐準備投入鉅額資金。這很難說更安全。
舉一個例子,1973年,美國機場引入金屬探測儀後,劫機事件從每年的70件減少爲16件,降幅相當大。但恐怖事件總數沒有變化。陸地人質事件從每年的20件增加到48件,暗殺事件從每年的20件增加爲36件。1976年加強對美國駐外大使館的警戒後,對大使館的攻擊從每年的28件減少爲20件,但在大使館外的對美軍和美外交官的攻擊從20件增加爲53件。
遊戲理論假設,遊戲參與者將做出理性判斷。因此,把恐怖分子納入遊戲參與者具有較強的拒絕心理。
但爲利用有限的資源,實現無限的效果,恐怖分子做出“理性”判斷,決定發起恐怖事件的時期和類型、地點。以這樣的恐怖分子爲物件,最危險的態度是正面與恐怖分子鬥爭的想要乘坐美國這一順風車的態度。在沙特首都利雅德發生的恐怖事件就屬於這個類型。最有效的方法是比起對恐怖的防範態度,致力於切斷恐怖分子的訓練基地和武器庫、資金來源。
洪銀澤 euntack@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