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人指出,公平交易委員會的企業政策和青瓦台的勞資政策效果很有可能發生衝突。特別是,有不少人擔心雙方強調的企業透明性和雇用穩定這一核心政策目標有可能全部受到損毀。
△股東利益第一和擴大工會權力:公平委正在推進的現政府企業政策可概括爲所有結構透明性和股東利益保護。這一政策標榜的是英、美式企業的支配結構。
公平委委員長姜哲圭在上月19日舉行的對外演講中主張稱:“在英、美式和日、德式企業模式中,應該接受股東大會和董事會等公司法機構起到實質性決策作用的英、美式企業模式的優點。”
英、美式企業模式的特點是△股東利益絕對第一△確保企業透明性△最大限度地擴大利潤△解雇、雇用工人的靈活性△積極的收購與合併(M&A)。
另外,青瓦台總統政策室室長李廷雨於本月3日解釋了工會參與企業經營的方案。對此,李廷雨稱:“不僅要(對工會)提供企業經營資訊,而且(企業與工會)還要就投資戰略、公司合併等戰略性決策過程進行協商。”
這與荷蘭的實際模式有一定差異。但從工會自我控制工資上調罷工的同時,可得到參與企業經營的權力等內容看,該方案比較接近荷蘭的企業模式。
△政策混亂導致勞資關係惡化:問題在於一方推進保護股東權力的企業結構改革方案,而另一方正在重新規定勞資關係,其調整方向是加強工會權力,這有可能與股東利益産生衝突。
因此,專家們憂慮,兩個部門當初制定的改革目標有可能都會遭到失敗。
漢城大學教授金建植稱:“如果工人參與企業經營,企業必然會阻斷資訊傳達渠道。而這將降低企業透明性,進而會與現行的企業政策發生衝突。”
另外,此舉還會使評價企業業績的標準變得不明確。因爲,這將使企業迫于工人福利和權力擴大的影響,不能進行符合市場環境的企業活動。中央大學經濟學教授鄭光善稱:“工人們關心的並非儘量擴大企業價值,而是雇用穩定性問題,而這與股東的利益是相違背的。”
特別是在景氣不振的情況下,這種勞資關係有可能拉企業的“後腿”。實際上,自1982年以後,荷蘭的經濟增長率於今年首次被推測爲很可能轉向負增長,而且去年外商投資也比前一年大幅減少了43%。
8日,美國經濟報《華爾街日報》分析認爲:“荷蘭經濟增長率之所以突然驟降,是因爲荷蘭企業幾乎無法調整雇用問題。”
另外,這一對立現象很有可能使雇用率降低。高麗大學經營學教授張世進強調稱:“如果工會參與企業經營,雇用靈活性會受到影響。如果解雇工人變得困難,企業會從一開始縮減雇用率。”
公平委負責人在強調這是自己個人意見的前提下稱:“從性質上看,企業結構與勞資關係是不可分割的。在英、美式企業結構中,不可能引入歐洲式勞資關係。”
高其呈 koh@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