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的士大夫或富裕階層特別重視子女的教育問題。從子女小的時候開始聘請先生傳授知識,這是該民族非常重視的事情。孩子們整天坐在書房學習。每當目睹小小年紀解釋作爲學習基礎的教材的情景,實在令人驚訝。”這是17世紀中期漂流到韓國的荷蘭人哈梅爾在《朝鮮王國記》中記載的一段文字。讀到這樣的文字,讓人産生哈梅爾抵達濟州道海岸時的350年前和最近的教育現實驚人相似的感覺。韓國的教育熱並不是在解放後通過考試競爭産生的,而是具有悠久的歷史淵源。
△教育源於私塾教育,這已是衆所周知的事實。在西方,支配階層和富裕階層都將教師聘請到家裏教育子女。在進入工業社會以後,之所以出現正式學校,是因爲國家爲人力供應和培訓需要對大衆進行教育。但隨著公共教育被廣泛接受,私人教育逐漸減少。既然如此,爲什麽最近各國對私人教育的需求反而增加呢?和我們一樣,首先是因爲考試。被稱爲“公共教育天國”的美國也因衆多考生爲考上名牌大學而呈現出私教育增長趨勢。
△第二個原因是,急劇産生變化的“生存環境”。社會變化的速度越來越快,競爭更加激烈。人們比起依靠無法及時適應變化的龐大的公共教育,更傾向於選擇自己學習必需的知識和技能,並自我發展的方向。因爲這種做法不僅更快,而且效率高。韓國社會學習英語熱潮就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例子。爲自我發展的私人教育應與爲“考試”的私人教育區分開來。
△在教育當局表示到今年末採取強烈的私人教育費對策的情況下,對私人教育費的爭論日益激烈。其中之一就是對私人教育是否有效果的爭論。正如一些學者的主張,私人教育有可能沒有什麽特別的效果。而面對考試的學生們的不安心理,會促使增加對私人教育的支出。而學生父母的不安感又來自何處呢?這主要是因爲對教育當局和公共教育的信賴度下降導致的結果。政府不試圖恢復已下降的信賴度,而將全部私人教育作爲打倒物件看待,這無異於把責任推給別人。政府對私人教育的對策,不應採取全面阻礙私人教育發展的方式,而應採取措施,使韓國獨有的教育熱潮變成國家發展的動力。
評論員 洪贊植 chansik@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