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韓國人而言,除了大米之外,最熟悉的食品莫過於拉麵。大米在數千年來已經融入到韓國人的口味之中。相比之下,拉麵卻在短短的40年裏就成爲第2主食。去年,國內消費的拉麵總數是37億袋,平均每人吃掉了80袋。這相當於83635個珠穆朗馬峰的高度,如果把這些麵條連起來,能繞地球4616圈。由袋面、碗面、生面轉變的拉麵每年的銷售額達到1.3萬億韓元,種類也多達160多種。爲了迎合僧人的飲食口味,也有不放蔥、蒜等五辛菜的拉麵。
△一袋拉麵的重量爲120g,熱量爲520Cal左右。每一個辣面塊由75條麵條組成,總長度爲50~60m。拉麵的名稱是源於把面和開後又抻又拉而製成的中國式拉麵的日本式發音“拉麵”。如今的這種拉麵最先始於日本。1958年,細心觀察油炸食品過程的安藤百福想出了拉麵製造方法。首次進入我國國內的拉麵是1963年9月的雞肉拉麵,當時的價格是10韓元,有人還誤解爲羅綿。
△一種材料製成的飾品如何能具有如此多種多樣的味道?根據碗、水、火、添加物的不同,拉麵的味道千差萬別。當兵回來的單身男人在夜間工作後最喜歡用飯盒煮拉麵吃。冬天在燒鍋爐時上面放一個水壺,在那裏煮面也別有一番味道。沒有碗時,可以把拉麵袋翻過來戴在手上拿著面塊生吃。網上介紹了有數百、數千種拉麵的製作方法,其中還有30年如一日,一日三餐只吃拉麵的“拉麵迷”的故事。
△上周末,在漢城舉行了90多名國內外人士參加的“拉麵料理王選拔大賽”,韓國調理科學高中2年級的郭浩日(17歲)以“利用拉麵的3道健康料理”榮獲大獎。第一道是用奶酪和紫菜包上含有韓藥材、人參、紅棗的拉麵,然後再用雞胸肉包上做成的料理,第二道是用紅色和黃色飯團包裝的拉麵色拉,最後是用蜂蜜抹拉麵,再抹上豆角、核桃、杏仁做成甜點。我們不得不佩服他的手藝。熱門的韓劇《大長今》中的朝鮮中宗時期如果有拉麵,長今和韓尚宮(音譯)又會展現什麽樣的絕活呢?
評論員 吳明哲 oscar@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