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研究小組發現了被稱爲“血液壞死”病的敗血症的治療物質。
翰林大學醫學院天然醫學研究所的宋東根、許承吾(音譯)教授12日表示:“我們發現了對治療敗血症有特效的物質,而且還查明了其作用機理。”這一研究結果已被刊登在12號出版的世界性醫學刊物《Nature Medicine》中。
敗血症是指細菌侵入到血液中進行繁殖,從而使人體免疫機能降低的疾病,其死亡率高達30~50%。其中比較典型的是,生吃受污染的魚類或貝類時所感染的創傷弧菌敗血症。
宋教授和許教授在研究腦部疾病時,發現人體內的溶血磷脂酰膽鹼(LPC)有保護腦細胞的功能,於是根據上述情況,開始了有關敗血症的研究。他們把LPC注射到患有敗血症的老鼠體內,發現10天內的生存率高達90%。
許教授表示,“血液中有可殺滅細菌的免疫細胞,但LPC能有效地提高該免疫細胞的機能,從而提高患上敗血症時的生存率。”他還表示:“可以開發出比原有藥物更有效的敗血症治療藥物。”
預計,2011年敗血症治療藥物的市場規模將從目前的10億美元擴大到40億美元。
此次研究是與生物風險企業Biosynergen共同進行的,而且得到了科學技術部開發專案大腦功能活用以及腦疾病治療技術開發研究事業團(團長金敬鎮,音譯)的支援。
cosmos@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