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後的來蘇寺,依稀是夢中見到的景象。400米長的來蘇寺樅樹林是在我的夢裏出現過無數次的美景。如今,這個只能在夢裏見到的奇景已經展現在我的面前。
經過一柱門就能見到30米高的樅樹林,不管是嚴寒還是酷暑,在這個樅樹林裏都看不到天空。甚至白天漫步在這裏都會感到有些幽暗。但是,下了雪後,這裏變成了一片銀白色的世界。這場雪下得很大,雖然樅樹林蓋住了天空,雪似乎落不到這裏。但是,樅樹林再茂盛也阻擋不了銀白色的雪花,這再一次讓人感到自然界的規律是無法改變的。
內邊山觀音峰(海拔433米),千年古刹來蘇寺就座落在觀音峰下的奇岩怪石中。雖然爲了一睹美景來到了這個古寺,但走過數百米長的樅樹林仍然看不到來蘇寺的建築,只能見到有3~4個臺階的天王門。在四天王像的護衛下經過天王門才能見到來蘇寺的真面目。
寺廟的周圍有許多建築,在門前迎接客人的是20多米高的櫸樹。據說來蘇寺創建於百濟時期(633年),因此,這棵櫸樹的年輪肯定比不過這座古寺,但我們卻對在扶安內邊山經過千年風雨的櫸樹肅然起敬。
晚冬的來蘇寺在白天也非常寂靜,只能聽到鳥聲和風聲。只要輕輕擊一下木板,這個聲音就能傳到邊山的海邊。眼神好的人在雪地裏也能看到花,他們看到的是殿門窗戶上的花條(帶花紋的窗條)。雖然這些窗條在任何寺廟裏都能見到,但來蘇寺大雄寶殿的窗條卻有著與衆不同之處,正門的8個門窗都是花條。
邊山是以主峰義湘峰(509米)爲中心形成的向七山海面凸出的山脈,雖然是山海相連的半島,但山和半島的分界線卻非常明確。如果說盛夏的松風檜雨和嚴冬的冬朝白花是內邊山的特有風景,那麽,不分季節的來蘇寺暮鍾則是外邊山的獨有風景。
讓我們離開來蘇寺,向外邊山的大海走去。邊山的大海從半島的下面開始,與來蘇寺的寂靜一樣,這裏的海也是靜悄悄的,與波濤洶湧的東海相比,這裏只能算是一個內陸湖。
邊山的海岸是山和海,是兩個內外邊山相連的地方。因此,這裏的海岸線凹凸不平,地形非常複雜。尋找這個海岸的蜿蜒的30號國道顯得非常漂亮,而每當轉變方向盤時,這個大海的景色都有所不同。退潮露出海灘後,其景色與其它的大海完全不同。這是地平線在水平線下的獨特的大海,而巨大的堤防把這個大海一分爲二。
邊山半島的格浦港的防波堤上有很多黃色的旗幟,這是猥島居民反對建立放射性廢棄場的決心。彩石江與防波堤並肩在一起。旁邊的紅色岩石壁與灰白色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極不協調,這都是人類破壞自然的結果。真不知道居民每當進入這個破壞彩石江的防波堤上時,心裏會怎麽想。
讓我們來到這附近的思浦村莊,他們在海邊砌了石頭,並在這裏種了松樹。他們說這是爲了老師建的設施,並把名字也改爲“常綠海水浴場”。這個海水浴場一年只能使用一個月。這反而令人覺得這旁邊的浦口村(格浦裏)更加親切。這個村子有許多漁船,還有許多依山而建的陳年老房,牆上的反對建立廢棄場的口號和圖案也不陌生。
離開邊山時,我有一個期望。希望這美麗的風景永遠不變,另外就像這座山海相撞但互相包容的邊山一樣,希望來到這裏的人們都學會互相包容的美德。
趙誠夏 summer@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