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企業刮起名退旋風

Posted February. 20, 2004 22:39   

한국어

在政府有關“創造工作崗位”的各種政策出臺的情況下,企業在爭先恐後地進行名譽退休(簡稱名退)。

政府計劃通過勞、資、政參與的“社會協定”,引導企業增加工作崗位。因此,作爲雇用主體的企業是否會接受政府的計劃受到了懷疑。

△政府創造工作崗位,企業引導名退:“信用卡事態”後,金融業面臨大規模減員風暴。

合併到外換銀行的外換信用卡公司不論級別,以所有職員爲物件接受名退申請,而且情況較好的三星信用卡公司在與三星Capital公司合併後,把名退物件擴大到入公司4年以上的職員。

金融界認爲,僅外換、LG、三星信用卡等進行結構調整的3個信用卡公司,就會裁減2000名左右正規職人員。

在普通銀行中,國民銀行上月退休的職員達到450人,其中包括172名普通行政人員。

最近,獲得雇用穩定評價的公司也在進行隨時名退。

農協中央會在去年年末把能夠申請名退的年齡限制從40歲降至35歲以上,而且即使未滿35歲,只要擔任科長級以上職位,就能夠申請名退。因此,30多歲提前退休的現象將隨處可見。

即使是“一切順利”的企業也不例外。去年10月,韓國電信(KT)以5500名職員爲物件進行了“特別名退”。

流通業界首屈一指的企業——現代百貨店最近以代理級以下普通職員爲物件受理了希望退休申請。該公司曾在去年12月以科長級以上幹部爲物件進行了希望退休,使60多人離開了工作崗位。

△每4名30多歲退休者中有1名是名退:最近名退的特點是,年齡和級別越來越低。據韓國勞動研究院最近公佈的“雇用保險動向”顯示,25.6%的30多歲退休職工退休的原因是,勸告辭職、公司特殊情況、法定退休等非自願因素。

而且韓國銀行在去年年末以1558個製造企業爲物件進行調查的結果顯示,在10個企業中,只有1個企業回答,需要聘用新職員。

以大企業爲例,7.6%的大企業回答人員“過剩”,高於“不足”的回答(6.3%)。

因此,有人指出,在現實中政府的計劃將難以實現。政府計劃,即使通過獎勵企業的方式,也要創造工作崗位。

考慮到在勞動費用總額中雇用者交納的分擔金比重從1985年的9.7%增至2001年的29.6%(3倍),通過稅制優惠增加雇用的政府方針不會産生很好的效果。

中央大學教授洪起澤(經濟學)表示:“雖然社會達成共識很重要,但我們更需要明確選擇能夠增加雇用的行業並予以培養的具體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