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人性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形成的?

Posted February. 27, 2004 22:51   

한국어

《白板》

斯蒂芬·平克著,金漢泳譯

903頁,4萬韓元,科學出版社

大人們經常對是否要孩子而猶豫不決的新婚夫婦說這樣的話:“不用擔心,人的命運是天注定的。”但也有人說,“孩子的將來完全取決於父母的教育。”似乎這句話對年輕夫婦們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導致我國的出生率跌到了世界最低水平。爲了子女的教育,不惜一切代價的父母不可能聽信長輩們的“命運天生注定”的話。但是,對子女的教育往往有違父母的意願。再怎麽創造良好的環境,孩子也不會輕易按自己的計劃成長,這是不爭的事實,這就是父母的兩難選擇。

我們的孩子在放學後要去3~4處補習班才能回家,從這一點看,我們更看重孩子的養育(nurture)而不是本性(nature)。“天生的”、“先天的”、“本能的”等詞語與現在的社會理念格格不入,特別是知識份子更忌諱這樣的詞。因爲他們認爲,對人類本性的信任是解決所有不平等(男女、人種等)問題的根據。

但是,這些理念在科學上有多少說服力呢?語言學領域的泰山北斗、卓越的進化心理學家斯蒂芬·平克(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全面批評了從17世紀的哲學家洛克後到目前爲止一直占主流的關於人類本性的“白紙”理論。作者不顧人類神經學、行動遺傳學、進化心理學證明的大量反對證據,認爲很多知識份子都出現了“白板”(blank、slate,人的心理天生沒有特性)、“高尚的野蠻人”、“人性本善,但在社會中能夠墮落”、“機器裏的幽靈”(我們每個人沒有生物性制約,可以自由選擇)等3種情況。

有部分人可能看到書名《白板》後會說:“現在有誰會相信人類是以白紙狀態出生呢?”但是,只要你用心翻看幾頁你就會感覺到會有這麽多人真誠地相信白紙理論,當你感到自己也是他們中的一員後你會大吃一驚。作者認爲白紙理論仍然是“正式理論”。

事實上,哲學、宗教、世界觀和理念後面總會有特定的人生觀。例如,西方的基督教講述的人類墮落的本性,而東方的孟子以人性本善爲前提。不知從何時起,神經科學、遺傳學、進化論等現代科學也開始關注人類的本性問題。作者在這本書裏詳細解釋了這種呼籲與過去的優生學有什麽不同,還說明與左傾的誤解不同,有多少急進性。並囑咐現代知識份子做事不要瞻前顧後。

這本書作爲大衆圖書,有著罕見的縝密的分析和有說服力的論證,而且是內容深奧的研究資料。作者的這種手法與榮獲兩次普利策新聞獎的哈佛大學社會生物學家愛德華茲·威爾遜比起來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本書對於相信對人類本性的生物性理解會威脅人類的價值的人來說,會成爲很好的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