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觀點]借鑒法國經驗克服混亂

Posted March. 17, 2004 22:59   

한국어

2001年5月,法國總統希拉克陷入焦慮不安之中。因爲議會多數黨社會黨的一些議員進入了發起彈劾程式。當時,希拉克因任巴黎市市長時期的腐敗問題,受到法院的傳喚。他利用總統的免責特權拒絕了法院的傳喚,因此,社會黨議員發起了彈劾。但當議員們爲發起彈劾簽名時,社會黨領導人、法國總理利昂內爾·若斯潘反對彈劾。理由是,彈劾有可能被人們誤解爲欲擺脫困境的政治攻勢。當時,若斯潘與希拉克是競爭對手關係。

△但隨著2002年總統選舉的迫近,若斯潘也喪失了自製力。他利用在朝野“同居政府”體制內管理內政的總理地位,出臺了很多善心政策。因此得到了“Per利昂內爾”的稱號。該稱號與法語意爲耶誕節的“Per noel”的發音相似。但掌管財政的經濟財務部長法比尤斯向他提出了異議。法比尤斯阻止若斯潘採取善心政策說:“政府內是否有隱藏的金庫。”法比尤斯既是社會黨議員又是若斯潘一手提拔的人物。

△最終,若斯潘退出了政壇。因爲在總統選舉第1次投票中,意外輸給民族陣線(FN)的領導人勒龐,而屈居第3位。國民們對第1次投票的結果驚訝不已。因爲極右翼派領導人勒龐名列前位。媒體報道說:“法國民主主義敲起了喪鐘。”繼而全國發生了反對極右翼派的示威。進行最後投票的結果,伊拉克以絕對的優勢取得了勝利。在第1次投票時,得票率未滿20%的希拉克在最後的投票中獲得了82.08%的支援票,當選爲名副其實的法國總統。

△政治人士從事著“腐敗的職業”。這在法國也一樣。法國的政治透明性遠不如英、美和北歐。但法國有必要時刻能自製的政治領導人、領導人不計後果時予以阻止的“內部反對者”。而且還有面臨危機團結的國民。正因爲有他們,面臨足以導致國家混亂的政治危機,也能克服。這樣的政治家實在是難能可貴。

巴黎特派員 朴濟均 phark@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