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是指力氣大的人,而是指會使用力量、有智慧、有勇氣的人。”影片《超人》的主人公克裏斯托弗·裏夫每次接受採訪時都會這麽說。但在1995年因墜馬事故致使脊椎以下高位癱瘓後,他的回答有了變化。他說:“我認爲就算有再嚴重的障礙也能堅持不懈地努力並忍耐下來的平凡人才是超人。”據說他還戲稱自己因不是全身麻痹患者而感到慶倖。自從坐上輪椅後,要麽什麽都不能做,要麽做點什麽,從這兩者當中他選擇了後者,確實有超人風範。爲殘疾人建立基金、在議會上提出對殘疾人的健康保險等,他過著忙碌而愉快的生活。他說自己的夢想從來沒有殘疾過。
▽ 前幾天,漢城藝日中學也誕生了一名小超人。不能聽也不能說話的聽覺殘疾人—趙太民(13歲)當選爲學校兒童會會長。雖然經過堅苦的努力,他達到了勉強可以進行日常對話的程度,但沒有人把這個當弱點。選舉公約也非常率真,他說:“讓我們成爲先於自己考慮他人的孩子!”大人們因選太民當會長的這一學校學生們的純真感動不已。對殘疾沒有絲毫的偏見,而只看“人”的孩子們是懂得如何與超人一起生活的民主市民。
▽ 開放的我們黨1號比例代表張香淑由於肢體障礙而有20多年沒有走出過家門。她甚至沒能接受義務教育。看來“殘疾人有權力得到作爲人類應得的尊嚴和價值尊敬,國家與地方團體有責任增進殘疾人的福利”的《殘疾人福利法》實際上形同虛設。雖然國會說正在做殘疾人移動設施及議席,但需要準備這些設施的地方何止國會一個部門!
▽ 20日是殘疾人日,政府表示將起草相關法案,從明年下半年開始,在車站、機場等交通設施和公共汽車、地鐵等交通工具上,必須安裝爲殘疾人而設的方便設施。但與這些設施同樣重要的是不是與殘疾人一起生活的非殘疾人的態度呢?我們要銘記,對殘疾人的偏見是精神上的殘疾,忽視殘疾人權力的社會是令人羞愧的社會!
評論員 金順德 yuri@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