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裁員“寒波”來臨

Posted November. 22, 2004 23:30   

한국어

▽産業界的裁員寒波:最近,人員裁減是從匯率變動而受到較多影響的化纖等出口業界開始出現的。

可隆集團決定,包括總經理在內,到年末爲止裁掉全體人員的40%左右。可隆的這種結構調整計劃是自外匯危機之後的最大規模。

化纖企業Huvis公司也制定了內部方針,決定最近從全北全州、京畿水原、蔚山工廠的2000多名職員中裁掉30%。

出口依存度較高的重工業領域也在盛行結構調整。現代汽車企業的分公司Rodem在本月初從1550名管理職任職員中裁掉了350名。另外,據悉現代重工業等造船業界也正在對人力調整進行評審。

此外,三星電子最近把家電部門統合到光州工廠,並以部分職員爲物件實施了名譽退休。人力結構調整的寒波在中小企業中也存在。尤其是由於匯率的急劇下滑而把生産基地搬到海外,而使國內事業場的人力減少的現象正在出現。

服裝出口企業Maso Industries的總經理金永洙表示:“爲了節減原價,決定把生産基地遷到中國。”並稱:“如果不在韓國服進行裝賃加工訂貨的話,現有的納品企業的生産就只能被縮小。”

▽金融圈也在進行人力結構調整:外換銀行決定在今年共整頓900名人員,上月19∼22日第1次得到了退休申請。物件是進入銀行在5年以上的代理級以上的職員。外換銀行在看到這段期間申請希望退休的支援停留在了350人之後,在本月2日得到了第2次追加受理了150多人的申請,並以與此不同方式的把200多人調到了“特殊營業部”,事實上這些人等於被解雇。

因收益性惡化而正在苦戰的證券業界也加入了人力結構調整的行列,僅進入今年以後,國內的57家證券公司的職員中就有1757名離開了公司。另外,在去年年末達到1624個的總、分店數也在9月末現在減少到了1541個。

▽“如果能夠進行結構調整的話,那還算幸運”:有人指出,部分大企業即使是處在了絕對有必要進行人員裁減的狀況中,也因爲工會而不能予以彈力性的應對。

從現代汽車的情況來看,在團體協商中明示了“對正規職職員,在沒有和工會進行協商的情況下,不能以經濟蕭條爲由單方面的實施整頓解雇”,因此對於人力裁減問題連想都不敢想。

另外,起亞汽車最近爲了應對內需萎縮,試圖採用把營業職轉換佈置爲生産職的方案,但是由於工會提出了強力的抗議,因此計劃本身變成了一紙空文。

▽擔憂經濟萎縮惡性循環會進一步加重:有人憂慮道,如果考慮到在外匯危機後因大規模解雇事態而導致內需更進一步萎縮的事實,此次的人力結構調整如果被擴散的話,不景氣的狀況會進一步加深。

有人指出, 尤其在外匯危機以後是因爲匯率的急速攀升(韓元貶值)等海外條件利好,起碼而使出口經濟得到了好轉,但是明年所有的經濟條件都將惡化,因此很有可能會面臨嚴重的危機。

延世大學的教授徐升煥表示:“在明年各種經濟條件都很有可能不太好的狀況下,如果連匯率也下降的話,對於韓國經濟是否能夠撐得住表示懷疑。”並解釋道:“企業的裁員也是反映出了這樣的現實。”

經濟專家表示:“政府政策似乎沒有朝著‘挽救經濟’方向前進的狀況下,企業作爲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的手段,必然會在積極性投資和縮減生産及人員等中,選擇後者。”並強調了急需根本性的政策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