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武鉉總統將於今日回國。從上個月在智利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會議到此次的巡訪歐洲,總統就北核問題的發言受到的關注勝過總統進行巡訪的目的。總統曾于前天表示:“爲了反映韓國真實的立場,即使要與某國發生衝突,也是無法避免的。”以此再次強調了韓國要在解決北核問題的過程中起到主導作用。
總統主張“通過對話和協商,和平解決北核問題”,這一基本原則無可非議。總統強調“韓國的主導作用”的做法也可以理解。但自從上月訪問美國洛杉磯後,總統的發言中便出現了許多令人擔憂的問題。
首先,應該思考一下韓國的主導作用能發揮到何種程度?北核問題既是南北問題又是國際問題,而且不必一再重申美國的作用如何重要。因爲這已是衆所周知的事情。問題的關鍵在於,2002年10月第二次的核危機使北核問題在國際上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大。在這樣的情況下,總統卻一再通過發言批評負責美國安保領域的新保守主義,並袒護北韓。不知總統此舉到底有多少實效性?難怪有人會擔憂韓美關係會惡化。
另外,細節上的問題也不在少數。韓國爲了發揮“主導作用”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在推進6方會談的過程中,北韓一直主張“凍結與補償”,而美國則一直堅守“先棄核再補償”的原則。如果韓國要發揮主導性調節這一矛盾,韓國就要支付北韓要求的“代價”。如此一來,韓國還如何實現必不可少的“國民協定”?
雖然發揮“主導作用”是韓國的理想,但現實上的局限性也是不容忽視的。總統在做出此類發言的同時,要意識到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