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戴上電影面具的音樂劇

Posted December. 08, 2004 22:35   

한국어

負責(共同)製作將於8日首映的影片《剧院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的音乐剧本的是同名音樂劇的作曲者安德鲁·劳伊德·韦伯。實際上這就是告訴人們該片爲何不像“電影”而更像“音樂劇”的原因之一。1986年推出該音樂劇後,勞伊德·韋伯委託通過《捉鬼小精靈》(1987年)展現了強烈的視覺性感覺和音樂性理解的喬·舒馬赫導演執導了該音樂劇。

此片雖然添加了幽靈的過去等一些故事情節,但是比起重新解釋或組成音樂劇,更想恢復原貌。如果說與音樂劇存在差別,那就是入場券從12萬韓元以內(R座位)降到了7000韓元和無中間休息時間一直要坐2個小時26分鐘的事實。

因優美的嗓音,從無名歌手到成爲紅極一時的歌劇明星的克裏斯廷,被深沈且具有音樂天賦的幽靈所迷惑,消失在地下世界中。發現了用假面具半遮著臉的幽靈秘密的克裏斯廷逃出地下世界,並與歌劇院的贊助者年輕、具有魅力的貴族拉沃爾陷入了甜美的愛情中。面對兩人的親熱,極度妒忌和憤怒的幽靈決心進行報復。

在影片《劇院魅影》中重要性不亞於內容的就是拍攝技巧。在拍攝技術上,從看音樂劇的私人的三維空間轉移到二維空間電影螢幕是至關重要的環節。該片通過不分剪輯內容,從上一直向下推進的攝影方式,令人從心裏感覺到歌劇舞臺和地下世界所擁有的龐大的空間感。與此相反,豪華的歌劇演出場面則剪輯成多個場面,創造出了強烈的景象和動感。

能聽到原作音樂劇中有名的保留曲目,該片足已完成自己的使命。但是考慮到向奢華的裝飾和服裝 、規模龐大的演出陣容投入了1億美元(約1000億韓元)的製作費,該片給人一種令人意外的安靜的感覺。這是比起電影式強弱和故事結構,更集中在連出場人物的腳步聲也嚴格控制的音樂和音響效果上的忠實於音樂劇的該片應該體現的宿命。

在音樂劇中,通過創新性舞臺裝置成爲著名場面的場景,例如,劇場內的大型裝飾吊燈落向觀衆席的場面或幽靈的船慢慢滑過地下世界的場面(實際上船在原地不動,只是兩邊的火炬移動,給人一種視覺上的錯覺)在電影中,因展開故事情節的速度感而難以發揮其作用。該片與《紅磨坊》、《芝加哥》等音樂影片不同,幾乎沒有臺詞,全依賴於歌曲展開故事情節。

扮演克裏斯廷的艾米·羅森姆(《後天》)、扮演幽靈的傑拉德·布特勒(《古墓麗影2:生命的搖籃》)、扮演拉沃爾的帕特雷·威爾森(《天使在美國》)與該片的知名度相比,屬於新人,但是都年輕、浪漫、富有魅力,而且具有很強的演唱實力。只是與音樂劇不同,在影片中,羅森姆的表情的種類和內容在消化可稱得上電影的“宿命”的特寫上有些單調。她的右眼袋也格外令人生厭。12歲以下兒童禁止觀看



李承宰 sjda@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