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繼《百濟史》和《高句麗史》後,申瀅植教授又撰寫出《新羅通史》

繼《百濟史》和《高句麗史》後,申瀅植教授又撰寫出《新羅通史》

Posted December. 28, 2004 22:55   

한국어

“高句麗豪放的性格和百濟的開拓精神對韓國人而言也是非常珍貴的財産,但是現在最需要的是新羅的凝聚力和外交能力。三國中原本屬於最弱國家的新羅實現統一三國的偉業,並維持了1000年的王朝,這一底子才是我們最需要的財産。”

最近撰寫出《新羅通史》(周留城)的尚明大學客座教授申瀅植是撰寫《新羅史》(1985年)、《百濟史》(1992年)、《高句麗史》(2003年)的元老級史學家。他在梨花女子大學史學系任教20多年後於去年退休,並轉到了尚明大學。

申瀅植爲了研究高句麗歷史10年來往返中國若干次,並將中國把高句麗史編入本國歷史的情況傳達到了國內。另外,作爲白山協會會長,他還一直關注著間島等北方領土問題。

申瀅植能夠撰寫出《新羅通史》,其中無論高句麗和百濟如何重要,但是面對維護了韓國的民族正統性的新羅受冷落的現實感到痛心的事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對於高句麗史,已成立了國家的高句麗研究基金會,百濟歷史研究機構也有5家。但是新羅研究所只有東國大學慶州分校經營的一家研究所。這是因爲具有由於新羅統一三國,導致領土變小了的反感情緒。”

申瀅植強調說,新羅能夠統一三國,絕非是因爲引入了外界勢力(唐朝)。他解釋說,這是因爲對內在三國中最先實現了領導層克己奉公,身先士卒,能夠使國民積極參與國家事業的公民化,而對外則具有能夠巧妙地利用東北亞勢力關係的出色的外交能力。

他還將金春秋和金庾信比喻成普魯士的俾斯麥和莫爾特克,並主張應該把“羅唐聯軍征服了百濟和高句麗”的歷史記述改爲“新羅利用唐朝統一了三國。”

申瀅植還提出獨特的主張說,新羅之所以能夠維持1000年王朝,其秘訣之一就是堅守首都慶州,並不斷地進行了補充和完善。

“高句麗遷都到平壤後,在與中國的戰爭中失利,百濟則在失去漢城後,遷都到公州和扶餘等地,國力開始衰弱。與之相反,新羅統一三國後也沒有遷都,而是選擇了通過5小京制度分散首都功能的方式。現在我們也是比起遷都,更應該研究分散其功能的方案。”



權宰賢 confetti@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