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社論]若要搞活新年經濟,首先應啟動民間積極性

[社論]若要搞活新年經濟,首先應啟動民間積極性

Posted December. 29, 2004 22:28   

한국어

政府發表了新年經濟運行方向。政府將“創造就業機會”和“實現經濟持續增長”定爲首要目標,宣稱一定要“創造出40萬個就業機會,並實現5%的經濟增長率”。看不出政府的基調與今年有什麽不同,而且政府也不會出臺劃時代的發展方向。政府也只能將政策方針重點放在“創造就業機會和恢復景氣”上。

雖然政府提出的“實現5%經濟增長率”的目標比各預測機構的預計值要高得多,但並不能一味地否定政府的作法。政策意志對我國經濟仍然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而且“5%”也是確保經濟投資者不失去信心的“精神支柱”。

但政府作爲優先政策提出的“以財政和年基金爲中心的扶持政策”卻存在著很大的“陷阱”。從國內外先例中可以預見,投入財政和年基金只能作爲調節景氣的輔助對策,但很難成爲根本的解決方式。如果政府希望完全通過財政和年基金盲目追求“5%的增長率”,只會浪費民間的投資機會,並動搖財政穩定,使經濟進一步跌入無底深淵。

“創造就業機會”也應通過啟動民間經濟實現,如果仍像今年這樣由政府公共機構出資創造臨時就業機會,就會受到條件限制。新的就業機會如果不是因生産的增長而形成,就無法確保實現經濟增長率並提高國民生活水平。

我們認爲,重要的是政府將資金投向或消費於民間經濟,並提供相應的政策和環境,從而擴大民間經濟發揮創意的空間。特別是,政府和執政黨應解除民間經濟主體的不信任情緒。因爲民間經濟主體懷疑“政府和執政黨是不是企圖擾亂資本主義市場”。政府和執政黨動輒反問“什麽是反市場,反企業”。對此,我們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回答,那就是反“私有財産權和自由選擇權”的法律制度以及言行舉止都是“反市場,反企業”的表現。單是今年一年發生的“反市場,反企業”事例就不勝枚舉。

政府應摒棄那些助長“反投資、反消費”情緒的政策方針,早日推進一直以來只作爲口號提出的“規制改革”,因爲這才是新年的首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