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導大學學問評估的韓國大學教育協會(大教會)從今年開始公開各大學排名順序,此舉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大學教會學問評估一直徘徊在“無關痛癢”的位置。在不公開學校排名的情況下,將大多數大學都評爲“優秀”,而幾乎沒有一個學校被評爲“不良”。
大學評估體系如此不切實際,對一個擁有200多所4年制大學,而經濟規模又在全球前10位的國家來說是絕對無法接受的。我們生活在大學競爭力代表綜合國力的知識社會。當然,大學評估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在確保公平性和置信性的前提下,做出各大學都能認可的評估。但不能進行隨意提拔“優秀”大學的“泡沫性評估”,各大學也不能以序列化爲由拒絕接受評估。
此次公開的大學排名只有機械工程學和生命工程學以及新聞廣播學等3個專業,而且只排到了前10名,但因其中還包括不具實力的幾所大學,從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換言之,任何一所大學只要付出相應的努力和投資,就可以名列前茅。公開大學排名,相信可以避免名牌大學驕傲自滿的同時,還可爲其他大學帶來發展動力。
此次排名,也存在諸多問題。首先,不能只公開前10位,有必要再擴大公開範圍。另外,在此次評估中大多數大學仍然被評爲“優秀”,而涉及上述3個專業的全部大學中只有2所大學被評爲“不良”。所以,評估工作應更加嚴格。依靠各大學支付的會費維持運營的評估主體“大教會”,如果能力有限,也可以出臺將評估任務委託給其他機構代爲進行的方案。
如果希望各大學形成注重實力的氛圍,公開大學排名勢在必行。而教育當局應向優秀大學提供大規模經濟支援,促使大學大力強化教育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