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醫療市場的開放,醫療機關將允許經營盈利法人,而且廣告範圍也將擴大。
保健福利部13日表示,計劃今年之內出臺上述內容爲核心的醫療改革方案。
當天,保健福利部次官宋在聖表示:“爲加強醫療服務對外競爭力並培養成産業,有必要完善規章性醫療政策。”但是這種方案可能動搖公益性和公共保險體系,因此預計會引起一場風波。
▽醫療機關允許經營盈利法人=福利部表示,爲擴大資本對醫療機關的參與,計劃允許經營盈利法人,並商議允許法人發行債券的方案。
目前,民營醫院大體上分爲非盈利法人和私人醫院。非盈利法人雖然根據醫療法獲得一定的課稅優惠,但是在成立過程中必須自籌出資資金和運營資金,而且如果破産,其財産將被上繳國家或捐贈給類似的法人。
允許經營盈利法人意味著醫院能成爲股份公司。如果真成爲現實,就有多種籌資方法,也能改善醫療服務加強競爭力,但是預計診療基礎薄弱的醫院將被淘汰。
而且醫院股份上市、員工和出資人分配經營利潤、法人解散時分配剩餘財産、外國資本投資時可以將投資收益匯款等情況都能成爲現實。
有人指出,福利部推進這一政策是爲應對2008年外國盈利醫療法人進駐仁川松島經濟特區。
醫院經營研究院研究室室長李庸均評價說:“目前,從功能來看公共醫院和民營醫院沒有差別。允許經營盈利法人並轉換成企業型,才能提高醫療服務的質量。”
相反,健康世界網路事務局長金昌寶指責說:“健康問題因貧富差距代代相傳的情況正在深化。允許經音盈利法人必然動搖公共保險體系,最終導致民營保險公司支配醫療服務系統。”
福利部雖然計劃大幅擴大只達到醫療服務13%的公共保健醫療,但是一直討論醫療産業化和醫療服務的公益性能否共存問題。
▽加強醫療競爭力=目前醫生如不開設醫療機構,就不可能進行治療,但是以後將會討論醫生以兼職形式在2家以上醫療機構進行治療的方案。就是說,個人醫生可以以合同職的形式在大學醫院工作。
如果真能實施這種方案,會導致越有名的名醫就超過地區和醫院規模擴大活動範圍,缺乏實力的醫生,其活動範圍也會相對縮小。
另外,福利部爲加強醫療競爭力,決定討論醫院擴大廣告範圍和支援外國患者進入國內治療的方案。目前的醫院廣告禁止在電視和廣播中播出,而且每月只能在日刊中刊登2次。廣告內容也限制在醫療機構的名稱、地址、治療時間等12種專案,醫生的治療數量和治癒率等不能用作廣告。
福利部還計劃積極討論外國醫生在國內醫療機構對國內的外國患者治病的方案。
金熹暻 susanna@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