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當地時間),在因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舞臺而馳名的義大利北部城市維羅納。從歐洲各地湧來的遊客充斥著街道和廣場。但一過晚8時30分,就像退潮一樣消失得無影無蹤。晚上9時,黑夜開始降臨。在黑暗的夜空下,1.5萬多名觀衆手裏拿著蠟燭,聚集在古羅馬圓型競技場遺址上。
當身穿義大利傳統劇服裝的工作人員敲鑼通知演出即將開始時,觀衆們一致拍打著手背歡呼。在近一個世紀的歲月裏,吸引無數歐洲音樂迷和遊客的“維羅納歌劇院(圓型競技場)歌劇慶典”當天拉開了帷幕。
○1.5萬多名觀衆手持蠟燭入場
相當於世界室外歌劇鼻祖的維羅納歌劇院歌劇慶典是1913年在當代著名男高音吉納泰羅提議下成爲現實的。當時,吉納泰羅向維羅納市當局建議“將羅馬時代遺迹競技場作爲歌劇院”。隨著首次演出的《阿依達》取得巨大成功,維羅納歌劇院聲名遠播。除在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暫時停止以外,每年都通過50場演出,吸引80多萬名觀衆前來觀看。
今年迎來第83屆的此次慶典將上演該慶典的首演節目《阿依達》、《納布果》(Nabucco)、普契尼的《波希米亞人》、《圖蘭朵公主》、彭奇埃利的《歌女焦空妲》(La Gioconda)等5部作品。記者在第一天(6日)觀看的演出作品是描寫巴黎二流詩人和體弱多病的女子之間淒美的愛情故事的《波希米亞人》。由於該作品接近抒情劇,令人覺得並不適合在以規模決勝負的室外上演。
但描寫巴黎耶誕節前夜的第2幕上演後,懷疑轉變成了讚歎。裝扮成穿著華麗時裝的巴黎人的100多名合唱團成員佔據了整個舞臺。賣氣球的商販、噴火的演員、騎著木馬的演員在舞臺上穿梭,吸引觀衆的視線。花崗石砌成的白色舞臺根據照明魔術,隨時改變顔色。已確保下一代男高音位置的艾巴雷斯的歌聲雖好,但展示健康、輕快的質感音調的男中音馬利烏斯更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天7日是著名導演弗朗哥製作的《阿依達》的舞臺。在金黃色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壓倒觀衆席的情況下,由180多人組成的合唱團打扮成異國士兵、奴隸、舞女悉數登場。第2幕凱旋歸來的場面極其壯觀。雖然樂隊沒能提高現場的氣氛,但扮演國王和牧師的配角演員們的歌聲使現場氣氛一度達到最高點。
○在沒有麥克風音響裝置的情況下演出……全然沒有噪音
最不可思議的是,在最多能容納2.5萬名觀衆的這一巨大的室外劇院,除引導入場的廣播以外,沒有使用麥克風和音響裝置。但音樂家們的歌聲仍清楚地傳到觀衆的耳中。在包括管弦樂隊和合唱團在內的300多人形成的自然的和絃音下,整個維羅納都陶醉了。
今年6月17日拉開帷幕的維羅納歌劇慶典將舉行到8月31日。網址:www.arena.it
劉潤鐘 gustav@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