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採訪組對韓國勞動研究院勞動調查小組1∼6個年度(1998∼2003年)資料進行再分析的結果顯示,底層職位升職十分困難。此次調查工作還確認白領階層的雇用狀態仍舊不穩定。
勞動調查小組每年以全國道市地區統一的5000戶家庭的1.3萬余人(滿15周歲以上)爲物件,對其自身和家庭成員的現狀、職業變動、消費、支出等經濟活動專案的變動事項進行追蹤調查活動始於1998年。
根據此項調查顯示,1997∼98年外匯危機當時的生産崗位勞動者中,5年以後的今天仍有一半以上的人從事原來的工作。
另外,1998年沒有職業的人中,以2003爲准就業於自己喜歡的職業的人所占比率僅達19.7%。這些人中有一半左右仍是無業遊民。
求職者的美好希望和勞動市場需求間巨大落差的存在對此産生了很大的影響。
外匯危機後的5年內,保持原來職業的比率僅爲52%。
而約70%的更換職業的人要麽轉向收入低的職位,要麽乾脆失業。
調查顯示,醫生、律師和大學教授等專門職業的情況是,64.4%的人在5年以後仍然保持原職,因此順利越過了外匯危機和經濟長期蕭條的緊張時期。
相反,1998年當時的事務崗位勞動者和准專門職業人員,到2003年分別有40.7%和49.5%轉向服務勞動者、技能職純和純勞務職業,可見外匯危機對這些人的影響最大。
事務職業順利通過了始於1997年末外匯危機的構造調整餘波,5年後仍在原職工作的人不足一半,僅爲4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