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初英國的冬天一片淒涼景象。街上到處都是垃圾堆,消防車和救護車隨處停放著。利物浦的一條小巷中甚至擺放著沒有舉行葬禮的屍體。
這都是因爲罷工。英國逐漸淪落爲人間地獄,而政府卻沒有出臺有效的對策。英國人將這個冬天稱之爲“不滿的冬天”。
不滿的冬天一直持續到整個70年代。由於原油價格猛漲、財政虧損增加、接連不斷的工會罷工、失業增加,到1977年英國政府不得不向國際貨幣組織(IMF)貸款。英國陷入了絕對的危機。
崇實大學教授康元澤(政治系)從領導能力中尋找了造成這一危機的首要原因。即,沒能調解利益集團的衝突和矛盾的政界領導能力、不將危機視爲危機的領導能力、只重視自己集團的利害關係的工會不負責任的態度等等。康元澤強調說:“韓國應向80年代通過果斷的改革,克服危機的柴契爾首相學習。”
這本書介紹了英國、德國、法國、中國、日本、南美洲、愛爾蘭、荷蘭、芬蘭等各國的失敗和克服危機的事例。作者共爲8人——康元澤、律師吳世勳、慶熙大學教授李榮祚(政治系)、延世大學教授金皓起(社會系)、首爾大學教授朴哲熙(政治系)和鄭鍾昊(經濟系)、聖公會大學教授李南周(政治系)、高麗大學教授李在承(政治經濟系),都是各領域佼佼者和收藏家。他們希望將發生在各國近現代史的光榮和挫折的經驗借鑒到韓國的發展上。
鄭鍾昊教授將中國毛澤東激進革命弊端和鄧小平循序漸進的改革進行比較,回顧中國的近現代史。如果說毛澤東爲提高思想意識犧牲經濟,那麽鄧小平以基於自主性和創造性的實事求是,成功實現了經濟飛躍。鄭鍾昊說:“韓國要知道,不是對過去的全面否定的客觀評價極爲重要。並要借鑒循序漸進的戰略美德。”
而且也不能忘記80年代距離稱霸世界經濟只剩一步之遙的日本,進入90年代陷入嚴重蕭條的教訓。
吳世勳特別關注直到80年代初爲止在歐洲最貧困的國家—愛爾蘭的大變身。並詳細介紹了勞資政齊心協力,通過開放的吸引外資實現經濟繁榮的自我犧牲的奮鬥過程。
作者們通過對這些事例的研究,提出了建設強大的韓國的戰略。其主要戰略包括,通過搞活經濟,加強競爭力、展開實用性的外交戰略、開發軟力量、通過創造工作崗位,引入生産福利、保障資訊化時代的人權、做好現實、有組織的統一準備。
特別是,李在承教授強調通過競爭培養人才。過度的平等主義有可能培養出大量競爭力低下的人員。他主張,不“殺”首爾大學,反而大力培養首爾大學,確保國際競爭力。
雖然書中介紹的都是外國的事例,但這些也是韓國未來的情景。由於各文章字數少,再加上都是衆所周知的內容,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遺憾。雖然如此,但本書要求我們進行自我反省。這本書令我們再次認識到,當前微不足道的錯誤有可能左右未來韓國歷史的潮流。這就是歷史莊重之處。
李光杓 kplee@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