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科學家又爲身心疲憊的國民帶來了希望。韓國電子通訊研究院(ETRI)基礎技術研究所金鉉卓博士組通過實驗驗證了“金屬-絕緣體轉變假設”。這既是世界物理學界關注的學問成果,也是尖端産業領域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橋頭堡。這可真是振奮人心的喜訊。而且還傳來浦項大學權五大教授組在世界上最先開發出“歐米加晶片”的好消息。歐米加晶片能將普通半導體晶片的性能提高1000倍以上。
金鉉卓博士組的成果是在不僅是政府,就連學界也相對輕視的基礎科學領域取得的。他向世人展示了下一代的發展動力,因此具有重大的意義。金鉉卓博士組在56年來首次成功驗證了英國莫特教授的假設,因此這項研究成果被人評爲“有望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成果”。據悉,它的商業價值只能用天文數字來形容。如果這項研究成果用於下一代顯示幕、記憶體、熱探測中心的開發,未來20年將創造出價值1000億美元(約100萬億韓元)的新市場。
韓國科學界接連不斷取得的成功告訴我們,韓國進入國民收入1萬美元時代的道路在哪里。那就是將基礎科學領域成果與尖端産業聯繫起來,搶佔世界市場。這就需要首先構築國家產學合作體制,集中支援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政府要將金鉉卓的話——“現在只不過解開一個結而已”銘記在心。最重要的是,實現商品化所需的“工程開發”。因爲這關係著韓國的未來。
爲實現科學立國,要更加重視基礎科學領域的人才培養和投資。金鉉卓博士組的成功事例告訴我們,基礎科學和應用技術的界限已經不存在。現在是基礎科學理論直接與工業現場接軌的時代。政府要營造出能自己掌握下一代發展動力的研究氛圍和條件,並將其成果與創造國家財富聯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