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畿大學教授柄谷行人原本專攻經濟學後轉攻英文文學,越過文學批評後成爲了世界級人文思想家。他作爲思想家,將社會科學和人文學進行了有效結合,並且作爲東方人從內部徹底的解讀了西方的唯理論。
《超越批判:論康得與馬克思》是柄谷行人本人認爲是表現自我抱負的著作。這是因爲,通過康得解讀馬克思、通過馬克思解讀康得——這一相互矛盾的解讀締造了他在知識方面的成就。
如何才能將唯心論的康得和唯物論的馬克思相結合?康得被認爲是當代自由主義的創始人,而馬克思是近代社會主義理論的創始人。
作者認爲,通常被認爲綜合了經驗論和唯理論的康得哲學的核心在於超越論的視角。康得的超越論視角是試圖脫離主觀,並爲了在客觀世界站住腳而不斷反省的産物。這可以通過從唯心論的立場批評經驗論,並在經驗論的立場批評唯心論的“調換(transposition)”,以及通過導致這一位置調換發生的強烈“觀點差異”獲得。
作者發現,這一邏輯可以完全照搬到馬克思的理論上。正如研究馬克思的研究者經常在青年馬克思和壯年馬克思之間迷失方向那樣,馬克思在唯心論所支配的德國通過英國的經驗論批判德國的黑格爾左派,而到經驗論支配的英國以“黑格爾弟子”自居。
此外,康得在《純粹理性批判》中並非直接對形而上學進行了批判,而是通過揭露人類理性的限度,強調了實踐理性(倫理),馬克思在《資本論》中也沒有直接展望共産主義,而是通過揭露資本主義鮮爲人知的規律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性。正如康得發現了像時間和空間那樣無法通過經驗掌握,但卻能成爲經驗基礎的“痛覺X”,馬克思通過超越論的形式解釋了貨幣,以使商品經濟在資本主義體系中得以成立。從這一點看,作者的這一發現值得關注。
因康得和馬克思的這種批判性思維方式是橫向的(transversal)、前衛的(transposional)、超越論的(transcendental),因此作者將其稱之爲超越批評(transcritique)。
這本書的特點是,進一步發展這種見解,以解釋各自自律性的存在,同時也是互補性的“資本-國家(state)-民族(nation)”的穩固三角關係的方式,提出了以非暴力方式合法解決的對策(associationism 觀念聯合論)。
權宰賢 confetti@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