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秦始皇採用韓非子爲代表的法家思想統一了中原。韓非子出生在戰國時代的韓國,他主張法制才是富國強兵之路。他強調法制應該具備勢和術。就是說,君主統治百姓需要具備強大的力量和權謀術數。這種法制是加強帝王統治的方案,從這一點看,當時的法制與最近的法制概念還有很大的距離。
▷現在的法制是民主主義的另一種表現形式。這種統治原理的意思是,不能存在掌權者的主觀統治,只有通過法律才能限制國民的自由與權利。這也可以稱爲是英國清教徒革命和名譽革命、美國獨立革命、法國大革命的産物。在朝鮮時代的《經國大典》中也能看出法制的歷史。但是另一方面依然存在對法律的否定性意識。軍事獨裁政權時期把法律當成強壓統治手段,不僅當時存在對法律的否定性意識,現在也不斷出現法律正當性爭論。
▷可能是因爲如此,國會議長金元基提出的新年話題就是法制主義。他還稱,爲塑造寬容與相生的國會,以重新築起磚頭的心情開始新年。他還強調說:“如果不能達成共識,就進行表決,而應該服從表決結果是法制的基本要求。”這可以解釋爲,把年末國會陷入僵局的責任推給了在野黨。從中似乎再次聽到了“通法府”時期的理論。“通法府”時期的理論是,國會是負責通過政府法案的地方。
▷即使冠以法律的名義,也不能把所有事情全部正當化。《私立學校法》處理過程不存在法律問題。去年年末大量處理法案也是如此。重要的是瞭解多少國民的想法。想通過法制一詞使單獨在國會上變相處理法案的行爲合理化的想法存在一些問題。新的一年希望在現實中看到通過妥協和讓步打開僵局的“法制理想”。國會應該站在其中心。
評論員 宋大根 dksong@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