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社論] 明知政策不合時宜,政府爲何視若不見?

[社論] 明知政策不合時宜,政府爲何視若不見?

Posted March. 18, 2006 03:00   

한국어

在昨天舉行的KT&G股東大會上,外國股東卡爾•伊坎聯合勢力與公司經營層展開投票表決戰,最後得到了一個外部董事名額。至此,卡爾•伊坎聯合勢力有資格更強烈要求公司出售非營業用途的房地産、阻止出售公司股票。這意味著經營權糾紛將長期下去。在國內,在公司經營層反對的情況下,外國股東得到外部董事名額還是第一次。這也說明經營環境已經發生了相應的變化。

然而,政府,特別是公平交易委員會對這種變化毫無反應。前幾天就任的公平交易委員會委員長權五乘就出資總額限制制度說:“這個制度是否能有效遏制大企業的迴圈出資值得懷疑。”承認制度本身存在一定問題。按照該制度,大企業對旗下公司的投資不得超過淨資産的25%,是管制大型企業的“緊箍咒”。各大企業批評該制度說:“這是阻礙投資的障礙,削弱了經營權防禦力量。”而專家也指出:“這是針對國內企業實施的逆向差別化措施。”開放的我們党政策委員會議長姜奉均和韓國銀行總裁朴升也主張廢除這一制度。然而,權五乘卻說:“目前還沒有用以替代的方案,還是暫且保留它爲好。”要知道,“明知有問題仍置之不理”是一種無能的表現。

另外,禁止産業資本投資金融業的“金産分離制度”也是個問題。當初引入這個制度的宗旨在於防止出現大企業將金融機關利用爲“私人小金庫”的現象。然而,如今很多人主張,已經出臺並啓動了其他監督措施,應該廢除它。甚至一向忌諱與政府政策唱反調的商業銀行也一致認爲“廢除這一原則性制度無關大局”。

事實證明,出資總額限制制度和金産分離制度已經不合時宜。而它卻偏偏得不到解決,這似乎是因爲“扭曲的反財閥傾向”和“將它視爲正義之策的虛渺意識”蒙蔽了政府的眼睛。國策研究機關韓國開發研究院(KDI)的政策院長指出:“最近韓國出現了經濟增長趨緩的同時分配惡化的怪異現象。有必要轉換政策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