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觀點] 法國,低增長的陷阱

Posted March. 21, 2006 03:12   

한국어

1968年3月22日,以丹尼爾•科恩•班迪(現歐洲議會議員)爲首的8名學生佔領了法國巴黎郊外的農泰爾大學院長室。他們要求政府釋放爲抗議美國空襲越南而被捕的同學。緊接著,學生們爲抗議現行體制和工業社會的矛盾而罷課,工人們舉行了總罷工,這是法國歷史上的首次勞學聯合鬥爭。5月的巴黎成爲石塊和催淚彈滿天飛的“戰場”,政府和工業體陷入癱瘓,當年,鬥爭蔓延至德國、義大利、美國等國家,歷史上稱之爲“68革命”。

▷近來,法國因“第二次68革命”頭痛不已。因爲,法國政府爲解決慢性高失業和低增長問題,出臺了允許企業在錄用2年內可以隨意解雇年齡未滿26歲的年輕人的《首次雇傭合同》(CPE)法案。法國政府認爲,憑藉不到2%的年經濟增長,無法降低高達23%的青年失業率,因此要通過CPE法案,提高勞動市場的靈活性。但大學生和工人們因擔心自己的飯碗,高舉反旗。18日,全國有150萬人舉行了大規模示威。

▷示威也受到了猛烈的批評。德國《明鏡周刊》諷刺說:“68革命是與既得權和舊秩序進行抗爭的革命,但現在的年輕人反而爲保護既得權而鬥爭。”68革命的主角班迪也說:“當今的學生害怕變化和生活不穩定。”如果法國政府更早進行打破勞動市場的硬性改革,可能就不會經歷這種痛苦。

▷因爲實施保障“鐵飯碗”式雇傭和比起增長更重視福利的左派政策而掉入陷阱的法國是我們要借鑒的物件。如果不提高生産而重視分配,工會死守既得權來逃避競爭,我們還能留給後代什麽?這麽做會不會埋下“革命火種”?政府和勞動界要仔細想一想。

評論員 韓起興 eligius@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