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學校選擇權增加的副作用是排名化

Posted December. 09, 2006 07:58   

한국어

現在小學6年級學生升入高中的2010年度開始首爾地區的初中生將不用考慮居住地,可以選擇任何一所高中。

自1974年引進教育平均化以來,學生將重新擁有學校選擇權,而且學群也將改變,賦予給學第二次志願機會,因此將有不少的變化。

首爾市教育廳於7日在首爾瑞草區方背洞首爾市教育研修院舉行了“後期普通高中選擇權擴大方案公開聽證會”,發表了《學校選擇權擴大方案》。該方案的內容是,從2010年開始給與首爾地區初中生自願報考市內地區任何一所高中的機會。

▽選擇權擴大方案=據該方案稱,在畢業之前的初中生在第1階段以首爾全域爲物件的“單一學校群”中填寫第1、第2志願學校,第2階段在屬於自己居住地的現行“一般學校群”中填寫第1、第2志願學校,總共可以選擇4所高中。

在“單一學校群”中志願的學生當中,按照抽籤的方式招學校定員的30%,在“一般學校群”中的志願學生當中,依然按照抽籤的方式招學生定員的40%。剩下的30%則以志願高校抽籤中落選的學生爲物件,將居住地附近的2個學校群組成的19個“綜合學校群”中考慮到交通便利和上學距離後通過抽籤進行安排。

但是城市半徑5公里以內和龍山區素材學校合在一起的“中部學校群”37所學校可以招60%的志願生。這是爲了阻止因城市空洞化所引起的學校定員不滿現象。

市教育聽在當天公開聽證會之後,將採取以小學6年級學生的父母和老師們作爲物件,進行了輿論調查,並收集意見,最終將在明年2月爲之前確定最終方案。

▽保留部分平均化的缺點=不考慮居住地,可以報考任何一個學校,從這一點看大大拓寬了學校選擇權。也是保留了只考慮上學距離和交通便利而抽籤安排的平均化制度的部分缺點。

除了首爾的12個直轄團體都已經實施了保障學校選擇權——“先志願,後抽籤制。”釜山將市內的全部學校組成一個單一的學校群,在居住地學校群內1處等做爲優先排名,學生可以報考兩個學校,再用抽籤方式安排學校定員的45%,之後將考慮淘汰學生居住地、上學距離後用抽籤的方式安排。在大邱,可以在居住地所屬學群內報考4所學校,學校抽籤選拔40%以後,最後考慮上學距離後用抽籤方式安排。

▽不能成爲根本解決方法=雖然研究責任人東國大學朴富權教授教授組的類比排定中,選擇機會大幅擴大,但多數學生還是希望升入居住地附近的高中。報考江南地區學校的其他地區學生7357人(7%)中只有2200(志願者29.9%)安排在江南地區高中。

因爲學群廣域化“綜合學群”的安排,平均上學距離拉遠,而且如果將學生安排在其不推崇的學群,可能引起不滿。別的地區學生可能被安排到江南學群,同樣,在瑞草區居住的學生也有可能被安排到銅雀區和冠岳區。對於推崇江南學群的其他學群學生的流入,會有多少江南地區學生被擠到其他地區等敏感的利害關係,研究組並沒有給出資料。

很多人稱,此舉並沒有將科學高中、外國語高中、國際高中、英才學校等均衡增加,完善平均化制度的缺點,而只給與特定地區學校志願機會。從這一點看,該方案不能成爲根本性對策。

有人指出,如果這個方案能夠實行,那麽對學校的偏愛和逃避現象會變得很明顯,將會動搖平均化的根基。

按照實際類比安排,在第2階段安排結束後,結果表明江南、銅雀地區幾個學校的召集率達不到52%。而且升入這些學校的學生們産生相對剝奪感和提出抗議的可能性也令人擔憂。



崔昌奉 ceric@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