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多哈殘酷史”。
足球、棒球、籃球備受球迷喜愛的3大人氣體育專案在2006多哈亞運會上接連失利。
向3連冠發起衝刺的國家棒球隊不但負於臺灣隊,而且還輸給了以業餘選手爲主的日本隊,只獲得銅牌。正處於新老交替階段的男子籃球欲重現2002年釜山亞運會上奪冠的輝煌,但在八強賽上就被淘汰出局,自1958年東京亞運會後時隔48年遭到無獎牌的羞辱。以銀牌爲目標的女子籃球將目標下調爲銅牌。
20年後再次向冠軍發出挑戰的韓國足球隊(世界排名第51位)在10日對陣北韓隊的八強賽上,以3比0力克對手,大大鼓舞了士氣,但12日卻負於實力低一籌的伊拉克隊(88位),只能爭奪季軍。
對此,一些球迷批評說:“是吃飽的豬製造的預料中的結果。”有人指出,國家隊隊員拿著業餘選手眼紅的高額年薪,而且他們始終是球場上的焦點,但面對關乎國家名譽的國家隊比賽,卻沒有盡到義務和責任。
從棒球隊的情況看,入選國家隊的選手們尋找各種藉口拒絕加入國家隊,所以,從一開始就讓球迷感到很失望。足球也推出“免除兵役”的優惠,以未服兵役的球員爲主組成了國家隊。男子籃球隊主教練崔富榮氣憤地說:“愛惜自己的身體,不願意跑。太自私了。他們是職業球員嗎。”
職業球員的“道德敗壞”是預料中的事情。隨著俱樂部間的競爭激化,國內職業體育聯賽中出現了提供與市場規模和球員實力不相稱的高額年薪的泡沫現象。高中畢業的球員只要進入職業聯賽,就能獲得數億韓元的年薪。
在多哈亞運會上慘敗是亞洲第一的自負、以未服兵役者爲主力、不成熟的新老交替造成的結果。
梁鍾久 yjongk@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