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學問的初始形態,世界學者有不同的觀點,但在學問的胎動期古希臘時期,幾何學和修辭學受到重視。柏拉圖說:“神是幾何學者”、“說話的技術(修辭學)是靈魂的魔術。”高度評價了幾何學和修辭學。這一傳統一直延續到中世紀,在12世紀左右出現的第一所大學開設了三學(修辭學、文法學、邏輯學)和四課(幾何學、算數、天文學、音樂)。從這一點看,三學和四課可以說是今天文科和理科的始祖。
▷直到200年前爲止學問世界中沒有領域之分。多才多藝的達芬奇既是畫家,又是科學家、數學家、哲學家。他創造了透視畫法,繪製了人體解剖圖,並留下了無數機器設計圖。達芬奇在法國開鑿運河時去世,所以從今天的標準看,他還是土木工程專家。德國大文豪歌德在著作《義大利紀行》中證明自己是一個出色的地質學家。
▷昨天在首爾大學舉行了“面向未來學問與大學的泛大學討論會(colloquium)”。哲學、數學、英語、生物學等各領域的21名著名教授出席了討論會。舉辦該討論會的目的是,推倒不同學問之間、不同專科學院之間的壁壘,促進知識大融通,以應對未來社會。colloquium是指格式比座談會(symposium)更寬鬆的討論會。colloquium取自意爲“一起進行”的拉丁語,反映了擺脫學問的束縛和專業的限制,從不同的角度看這個世界的意願。
▷梨花女子大學教授崔在天將知識大融通稱之爲“統攝”。統攝是21世紀的大趨勢。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生物學家威爾森在著作《知識大融通(consilience)》中斷言,心理學等社會科學今後將融入生物學。現在即使是被無數詩人和作者歌頌的“愛情”這一感情也可以解釋爲大腦的作用。期待去尋找學問的藍海策略的大長征取得成功。
評論員 鄭星姬 shchung@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