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吞噬身心的“泥沼”

Posted April. 02, 2007 08:05   

한국어

各種中毒現象正在滲透到現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其中,除了對酒、煙、毒品中毒的人之外,還有沈迷於賭博、工作、網路遊戲、購物、看電視劇、使用黃色電話、性交等行爲的人也有很多。

● 大腦中的多巴胺分泌過多所致

所有的中毒都與多巴胺的分泌有關。多巴胺是讓人感受到快感的神經傳達物質。當任何物質或行爲刺激到大腦中的快感中樞,就會集中分泌出多巴胺。而體驗過一次快感的人因對這種快感的記憶中毒,而尋找更好的快感。

多巴胺在感到饑餓時吃飯也會分泌出來。在打高爾夫的時候一杆進洞或聽喜歡的音樂感受到滿足感的時候,也全都會啟動多巴胺。

通過酒、煙、毒品、賭博等人爲性分泌出來的多巴胺大部分會在短時間內分泌過多。如果對強力的多巴胺刺激變得熟悉,就將無法滿足於日常生活中微小而自然而然的産生的幸福或喜悅。

體驗過一次的快感會被儲存在大腦中。雖然是憑藉對快感的記憶,試圖再次作出相同的行爲,但由於形成耐受性,必須提供更大的刺激,才能感受到相同程度的快感。

天主教大學聖家醫院精神科的金大振教授解釋說:“在首次吸煙的時候會體驗的強烈的刺激,但吸得越久,刺激的強度就會逐漸減少就是出於那種原因。”

● 追求刺激,對煙酒寬大的社會的量産物

隨著社會變得複雜,壓力的增加,生活環境變得越來越刺激,生活中中毒的形態也變得多種多樣。

當然,提供同樣的刺激,也不會讓所有的人都中毒。 有家族史的情況,中毒的概率會提升3、4倍。從小開始好奇心旺盛或一對某件事物感興趣就一定要刨根問底才盡興的人或經常感到抑鬱、不安、空虛感的成人患上中毒症的概率較高。

在青少年時期受到虐待,壓力指數提升的孩子們爲了逃避現實快樂中樞變得異常地發達,也很容易中毒。小的時候接觸了中毒性物質,長大成人之後就比較容易中毒。飲酒或吸煙也是同樣的道理。

中毒是一種大腦疾病。如果多巴胺的分泌持續性地旺盛下去,會失去耐性,最終思考和判斷的領域的前頭葉發生變化,會産生致命性的腦損傷。這樣的情況是不可能完全恢復的。只是像高血壓或糖尿病一樣,即使不能根治,也可以通過進行調整,讓人維持日常生活。

對於中毒的人,只是口頭上警告說“打起精神!”不會有太大的幫助。應該將此認可爲是一種疾病,並積極地接受治療。

● 如何擺脫

如果已經中毒,僅憑自己的意志去克服是相當困難的。去找專家尋找導致中毒的原因,並且應該同時接受藥物治療和轉變思考體系的認知行爲治療。

大部分中毒症狀會同時一起發生。一喝酒就想抽煙,這是由於關於快樂的記憶全部都被存儲在了大腦前葉中。

但不能以爲酒精依賴者用吸煙代替喝酒,還有賭博中毒者用喝酒代替賭博,就算是已經得到了治療,那也只是改變了中毒的種類而已。

專家表示,誘導患者從“壞的中毒”轉向“好的中毒”非常重要。例如,不是用吸煙去代替喝酒,而是用登山去代替喝酒。應該誘導患者達到通過在社會上、醫學上比較健康的行爲來分泌出多巴胺。

另外,如果中毒,健全的交友關係或家族關係就會受影響,周圍只剩下和自己一樣的中毒者。如果認爲通過治療已經擺脫出來,就應該帶著新的歸屬感,尋找能夠一起運動、休閒等的同伴,建立新的社交圈。恢復自尊感也很重要。不要自己覺地“我是人渣”,而是要想“我是患上了一種大腦疾病之後現在正在恢復當中,是個珍貴的人”,從而培養自信心,這會對治療有幫助。

(顧問:天主教大學聖家醫院精神科教授金大振,江北三星醫院精神科教授申英澈,建國大學醫院神經精神科教授河智鉉)



河壬淑 artemes@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