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美日科學家研製出不涉及倫理問題的“萬能細胞”

美日科學家研製出不涉及倫理問題的“萬能細胞”

Posted June. 08, 2007 04:37   

한국어

美國和日本科學家于本月7日宣佈,不用卵子,通過在體細胞上注入遺傳因數的方法成功製造出了與胚胎幹細胞有著相同功能的“萬能細胞”。

《紐約時報》等外電報道說,沒有提供卵子或製造胚胎的必要,從而打開了不受胚胎幹細胞的生命倫理束縛的幹細胞研究新篇章。

▽“無需卵子也能獲得胚胎幹細胞”=日本京都大學、美國懷特黑德研究所、美國哈佛大學的3個研究組聯合宣佈,在沒有通過卵子和胚胎、體細胞核移植克隆的情況下,在皮膚細胞注入四種遺傳因數,讓其返回到事實上與胚胎幹細胞的功能相同的原始細胞階段的實驗上獲得了成功。

京都大學山中伸彌教授組和懷特黑德研究所的魯道夫·耶尼施博士組在英國的科學雜誌《自然》的最新號上,哈佛大學康拉德·霍華德林格(音譯)博士組在《細胞-幹細胞》創刊號上分別發表了上述研究結果。

這些研究組在從老鼠的皮膚細胞上提取的纖維毛細胞上,利用病毒注入了在胚胎幹細胞階段會被啟動的四種遺傳因數(Oct4, Sox2, c-Myc, Klf4)。結果發現已經長完的細胞逆著成長階段,返回了發達成爲特定細胞之前未分化的原始細胞狀態。

如此還原的原始細胞帶有像胚胎幹細胞一樣可以分化爲多樣的細胞的性質,因此分化爲了心臟、肝、腎臟等的細胞。由於該細胞雖然與胚胎幹細胞類似,但是種類不同,因此研究組將其命名爲“誘導多能性幹細胞(iPS)”。

該技術在去年由山中博士首次發表,但是由於當時剛剛發生“黃禹錫事態”,因此沒能受到關注,而此次隨著3個研究組分別在相同的實驗上獲得成功,其可能性得到了確認。

▽“幹細胞研究的劃時代性的成果”=專家們將該研究結果評價爲是能夠跨越到目前爲止的胚胎幹細胞研究和成體幹細胞研究的限制的劃時代性成果。

胚胎幹細胞是在通過去除卵子核,在其位置上移植體細胞核之後,進行電擊製造出來的胚胎中提取。雖然具有可以分化爲任何臟器的優點,但是在研究過程中勢必要破壞胚胎,因此會被提出生命倫理爭議。確保大量研究所需的卵子也是個難點。

而從骨髓或臍帶血液中提取培養的成體幹細胞雖然不存在倫理問題,但是只能從部分臟器中提取,因此存在量少,不能分化爲各個臟器的局限。

與此不同,iPS是只利用一般的體細胞,因此即能避免倫理爭論,又能輕易獲得大量的幹細胞。另外,由於是利用患者自身的細胞,因此沒有免疫排斥反應,可以製造出“患者匹配型”細胞。而且遺傳因數移植在技術上比核移植更加容易也是其優點。

濟州大學幹細胞研究中心負責人朴世必評價說:“能夠只利用體細胞,製造出擁有與幹細胞完全相同功能的細胞是非常偉大的研究成果。”他還補充說:“其優點在於,可以在皮膚上輕易獲得實驗所需的大量細胞,而且由於是利用患者自身的細胞,因此完全沒有免疫排斥反應,再加上在技術上要比體細胞核移植容易。”

《華爾街日報》也表示:“因此次研究,圍繞幹細胞的生命倫理爭議將得到緩解。”並預測說,往後在美國將出現大量的相關研究。但是將iPS方式適用到人體上,還需要攻克很多難關。《紐約時報》指出:“注入的遺傳因數誘發癌症的可能性或通過病毒的突變可能性等,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



金栽瑩 redfoot@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