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觀點] 日本統治時期的知性

Posted June. 11, 2007 02:47   

한국어

1910年日本強佔韓半島時,在朝鮮居住的日本人爲17萬,僅占朝鮮總人口1700萬的1%。但當時在朝鮮發行的日語報紙卻多達16家。而韓語報紙只有朝鮮總督府機關報《每日新報》和《慶南日報》。而且兩家報紙的發行量均未超過3000份。直到1919年爆發3.1運動,日本帝國主義在第二年以“文化政治”的名義允許創立《東亞日報》、《朝鮮日報》、《時事報》三個報紙爲止,韓半島處於言論黑暗期。

▷在日本帝國主義的統治下,我國報紙成爲托馬斯·傑弗遜口中的“無政府報紙”。於是各大報社産生了爲喪失政府的朝鮮人,要發揮政府功能的使命感。所以,《東亞日報》和《朝鮮日報》執行的另一個課題就是教育和啓蒙。建立民立大學,掃除文盲。1920年創立《新春文藝》,保護了處於危機中的國語。

▷報紙還積極介紹從西方掀起的知性潮流。其目的在於通過介紹先進知識,培養內部力量。作爲朝鮮人,第一個在歐洲獲得哲學博士學位的李寬鎔1922年10月在《東亞日報》頭版以《社會病理現象》爲題目,分16次詳細介紹了西方學界的研究動向。李寬鎔曾擔任延禧專科學院教授,後又成爲《東亞日報》和《朝鮮日報》的記者。

▷對在日本統治時期我國報紙刊登的哲學相關文章進行調查的嶺南大學韓國近代思想研究組最近結束了調查工作。他們找出的哲學文章共計3427篇,其中《東亞日報》1154篇,《朝鮮日報》1456篇。報紙不但刊登哲學文章,而且還通過刊登有關人文學的文章,推動知性史的發展。調查得出的結論是,“沒有報紙就沒有日本統治時期的知性。”在日本統治時期,《東亞日報》先後被停刊63次,被扣押489次,被刪除2434次,從中不難看出發揮各種功能的“無政府報紙”走過了多麽艱苦的道路。雖然現在已找回“政府”,但渴望“無報紙的政府”的勢力仍沒有消失。今天我們迎來了民主化20周年……

評論員 洪贊植 chansik@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