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國內生産總值(GDP)在2002~2003年排在全球第十一位,但2004~2005被印度趕超,擠到了第十二位。去年雖然超過了墨西哥,但又被巴西和俄羅斯趕超,被擠到第十三位。四年內紛紛趕超我國的上述三國和中國是被稱之爲“金磚四國”(BRICs)的新興經濟強國。美國證券公司高盛集團在2003年發表報告書,首次使用了“金磚四國”的措辭,並提出應該關注這些國家。現在看來,這一報告書等於是向韓國發出的一種警報。
▷“經濟缺乏領導力”、“羡慕美國和日本,懼怕中國”、“三星、LG也在專利糾紛中吃虧”、“博士們整天無所事事”、“大學畢業生很多,但沒有高級人才”、“陷入死亡深淵的風險企業”……這些都是兼做諮詢業務的IBM對掙扎在停滯局面中的韓國經濟進行分析後於4月份發表的《韓國報告書》中提及的內容。當然,報告書還指出了落後於時代潮流的政府政策和阻礙企業投資的行政規章制度。我國的GDP排名一跌再跌的原因也在於此。
▷曾幾何時,我國也是一片繁榮景象,前途無可限量。在當時,距離進入全球十大經濟大國之列似乎只有一步之遙。我們也曾擡頭挺胸高呼不平說“發達國家的組織七國集團姑且不論,但爲何不把韓國列入八大工業國?”然而,今天的我們卻不得不擔憂未來增長動力枯竭的可能性。自盧武鉉政府上臺後的四年來,我國的經濟增長率始終徘徊在潛在增長率和世界平均增長率之下。歸根結底,這是因爲現政權主張分配優於增長,堅持認爲沒有增長也能過上平等富裕的生活。
▷IBM在報告書中指出,解決問題的處方是“革新”。這裏所說的革新,不是政府擅長的活動性革新。IBM建議說,應該培養超大型企業。也就是說,美國《財富》雜誌評選的“全球500強企業”中,各國榜上有名的企業數量反映該國的經濟規模。另外還忠告說,“人才是未來的競爭力”,要優待創新性人才,放寬對大學的規章制度。從這些內容來看,大部分都與盧武鉉政府的意氣相投政策恰好相反。
評論員 洪權憙 konihong@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