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鄉勝利了!亞洲之夢 轉瞬之間
[前言]
日清戰爭(甲午中日戰爭)之後,俄國一面加強對中國東北地區(舊滿洲)的控制,同時也試圖染指朝鮮。日本則欲獨占對朝鮮的控制權,加緊了對俄戰爭的准備。打敗了世界上屈指可數的軍事大國之一的日本,其勝利給東亞帶來了什麼呢?
[正文]
“好久沒來日本了,到哪裡去看看呢。”
我的友人,今年77歲的韓國老軍人李先生突然來到東京是今年6月份的事了。他在日本長大,戰後參加了韓國軍隊,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時作為陸軍少尉在前線戰斗過。原本我是通過采訪認識了李先生的兒子,後來與李先生也熟識起來。
閱讀了觀光指南的李先生選擇了位於東京原宿的東鄉神社,那裡供奉著因在日俄戰爭中擊潰了俄國波羅的海艦隊而成為英雄的東鄉平八郎。
“日本的打仗方法很值得參考。我很尊敬東鄉元帥。”
在神社院內的日本海海戰圖前,我給他拍了紀念照,他顯得很滿足。
原外務省(外交部)職員、研究明治時代外交的日俄戰爭研究會會長松村正義解釋說:“日俄戰爭是亞洲的新興國家挑戰歐洲一大強國的戰爭,是不能不引起國際關注的重大事件”。據說外國記者紛紛要求隨軍采訪。
1905年5月,東鄉率領的聯合艦隊在日本海的對馬海面迎擊波羅的海艦隊,大獲全勝。
《紐約時報》以《東鄉殲滅俄國艦隊》為題,在頭版頭條進行了報道,該條新聞幾乎占了頭版的一半。英國《泰晤士報》也寫道:“波羅的海艦隊事實上已全軍覆沒,這一發自東京的消息,震驚了全世界”。
為勝利而興奮的不僅僅是日本人。
後來成為印度第一任總理的尼赫魯1930年代在獄中這樣寫道:
“亞洲國家之一日本的勝利對所有的亞洲國家都產生了很大影響。我以前常常跟你講起,我少年時代曾怎樣地感動過。”(大山聰譯《父親給孩子講世界歷史》,MISUZU書房出版社)(譯注:中文版為《世界歷史一瞥》)
中國革命家孫文指出,日本的勝利不僅對亞洲,還激發了埃及、土耳其及阿富汗等國家的獨立運動,它給了被歐美大國壓迫的有色人種以希望。美國的黑人知識分子也稱贊“黃種人”有作為。
聽到這樣的話,我想起了一個人,他就是在越南領導了旨在擺脫法國殖民統治的獨立運動的潘佩珠(1867-1940年)(照片為肖像畫)。潘佩珠聽到日俄戰爭的消息後,於1905年初秘密出國,春季來到了日本。他到遠隔數千公裡的日本尋求些什麼呢?我於是去越南探訪。
雖說“同文同種”,但是……
越南激怒
河內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多年研究潘佩珠的瓊滔(音譯)教授(72歲),在掛有潘佩珠肖像畫的會客室裡迎接了我。
“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迅速推行近代化,引入立憲主義,戰勝了大國俄國。‘同文同種’的日本成了飽受列強侵略之苦的人們的楷模,吸引了很多越南人赴日。”同文是指同屬漢字文化圈,同種是指皆為黃色人種之意。
潘佩珠到了日本,拜訪了暫居橫濱流亡中的中國立憲思想家梁啟超(照片)。梁啟超因參與清末國政改革,失敗後逃亡日本。潘佩珠在越南時曾讀過梁啟超的著作,并根據書的底頁所載地址找到了梁啟超。出身儒學之家,自幼熟讀中國古典書籍的潘佩珠,可以用漢字與中國人和日本人筆談。
潘佩珠來日的目的是希望從日本得到武器和兵力等援助以便與法國作戰。潘佩珠經梁啟超介紹見到了當時很有影響力的政治家大隈重信和犬養毅等人。但是大隈等以軍事援助會造成日本與法國之間的外交問題為由予以拒絕,勸說越南應首先著力於培養人材。
潘佩珠從日本志士那裡得到資金,請其介紹留學地點,發起了號召越南青年赴日留學的東游運動。越南留學生一時達到200人,但他們能夠留在“安居之地”日本的時間并不長久。
日本贏得日俄戰爭後,於1907年6月與法國簽訂了日法協約,日法事實上互相承認了對方對印度支那和朝鮮的統治。法國政府要求日本政府鎮壓越南的獨立運動。“日本政府勾結法國殖民地政權,將越南留學生,甚至潘佩珠都驅逐出境。東游運動遭到徹底破壞。”我在河內買的高中歷史教科書上這樣寫道。
潘佩珠在1909年3月被迫離開生活了4年的日本。東京的外務省外交史料館裡保存著潘佩珠寫給外相小村壽太郎的親筆信。潘佩珠指責日本外相“蔑視亞洲的黃色人種,不問是否有罪就肆意驅逐”,對日本與歐美列強聯手一事進行了猛烈的抨擊。拿起這封用漢字一筆一劃工工整整地寫在半頁薄信箋上的信,他的激憤之情躍然紙上。
學習日本的清朝留學生
因《取締規則》產生警惕和反感
當時,在日本的清朝留學生更多。清朝從日清戰爭剛剛結束後的1896年就開始派遣留學生,1905年人數達到了約1萬人。
我到中國天津拜訪了研究清末留學生情況的南開大學李喜所教授。李教授說:“為什麼在日清戰爭中敗給了日本呢?為追究其原因,開始了赴日留學和考察。”他解釋說,人們認為無需到歐美從頭學習近代思想和制度,直接學習日本經驗效率會更高。另外也有現實的理由,那就是日本比歐美近,費用較低。1905年科舉制度廢除了,人們將日本看作是新的學習之地,這一點也很重要。
日本在日俄戰爭中獲勝,清朝內部認為這是“立憲”日本戰勝了“專制”俄國的觀點普遍起來,對日本的關心更加高漲。來自中國的山梨學院大學熊達雲教授認為:“日本的勝利使中國的國民覺醒,加速了中國采取立憲制的進程。”1906年,清政府宣布預備立憲,盡管這已非常滯後。
在此背景下,發生了一件令留學生深受打擊的事情。日本政府於1905年11月頒布了《清國留學生取締規則》。清朝政府害怕留學生傾向革命運動,要求日本政府加以管制。留學生們針對這一條令,用集體罷課等形式表示反抗。當時的朝日新聞批判這一行為是“清朝人的放蕩卑劣”,閱讀了此報道的留學生、革命派活動家陳天華(照片)在東京跳海自殺以示抗議。
“向亞洲的強國日本學習。另一方面,對日本不斷加強對朝鮮和中國東北地區的統治產生警惕與反感。留學生的心情是既矛盾又煩惱。”李教授如此闡述道。現在也存在讓中國方面神經過敏的問題,諸如日本修改憲法動向和歷史問題等。師從李教授的碩士研究生李來容(25歲)這樣補充道:
“想學習日本的心情與警惕感同在。看待日本的目光沒什麼改變。”
中國 “給人添亂的侵略”
日本 “夢在殖民地”
那麼當今在中國,人們是怎樣認識日俄戰爭的呢?我走訪了當年日俄激戰之地旅順。
旅順港在今天也是中國海軍的重要基地,除一部分旅游區外,外國人不得自由行動。“旅順、大連曾是日俄爭奪戰的戰場。日本的勝利成了侵略中國的跳板。”這是我在旅順國防教育基地“日俄戰爭陳列館”觀看的中文錄像中的內容。
在203高地(日語取其音譯為爾靈山)山腳下的旅游商店工作的韓行恕先生(82歲),說他小時候在旅順曾被強制學習日語。他用流利的日語向我講述了戰爭的經過。我問他:“日俄戰爭對中國來說意味著什麼呢?”“給人添亂的侵略戰爭。也有人認為日本趕走了俄國挽救了中國,但這是錯的。日本在戰爭結束後拒不撤出,統治了旅順,不久進入了中國全境。”他語調平穩地說。
那麼,在日本又如何呢?
8月15日終戰紀念日那天,我去了靖國神社的游就館。日俄戰爭展區裡,軍艦進行曲奏得正響,屏幕上正在播放日本勝利的場面,參觀者聚成一堆。“曾經的東洋小國日本擊敗了大國俄國的時候,給俄國和歐洲統治之下的殖民地人民帶來了無限的夢想和希望。”解說詞聽起來得意洋洋。
也許確實曾經是這樣。但是,朝鮮半島和中國等距離日本越近,“夢想與希望”褪色的速度不也越快嗎?
茨城大學名譽教授大江志乃夫如是說:“戰爭剛結束,日本就把朝鮮變成了自己的保護國,亞洲民眾的希望變成了失望。日本的勝利也曾給他們帶來希望,但決不能忘記馬上又讓他們失望了的事實。”
(櫻井泉)
◆
朝鮮半島因日俄戰爭變成了什麼樣呢?明天,我們嘗試去那裡探索。
[關鍵詞] 日俄戰爭
1904至1905年,俄國與日本圍繞韓國和中國東北部(舊滿洲)的控制權問題發生戰爭,日本戰勝。日本方面死亡約8萬4千人,達日清戰爭時死亡人數(約1萬3千人)的6.5倍。俄國方面死亡約5萬人。
日清戰爭後,俄國為了加強其在朝鮮的影響力,同時也為了在遠東獲取不凍港,1898年從清政府租借了旅順和大連,敷設了鐵路。莫斯科大學的阿伊拉彼托夫副教授認為,俄國對外政策的根本是尋找出海口的海洋戰略,沙皇尼古拉二世積極地支持了這一想法。
1900年,俄國為與義和團作戰而出兵清國,但鎮壓起義後仍不撤出滿洲。日本一邊與俄國交涉,一邊加緊進行戰爭准備。談判破裂,1904年2月,日軍襲擊了旅順的俄國艦隊,并在韓國仁川登陸,戰爭開始了。12月,日軍盡管傷亡很大,但占領了俯瞰旅順港的203高地,翌年1月,攻下了旅順的要塞。5月,日本聯合艦隊在日本海海戰中給波羅的海艦隊以毀滅性的打擊後,美國的西奧多•羅斯福總統開始斡旋媾和。俄國內革命運動不斷擴大局勢混亂,日本也無力籌措更多的戰爭經費,雙方同意媾和。
朴茨茅斯和約
1905年9月,日本全權代表小村壽太郎(外相)與俄國全權代表維特(原財政部長)等人簽訂於美國朴茨茅斯。內容為:①俄國承認日本對韓國的領導監督權②俄國將其擁有的從清朝獲得的旅順和大連的租借權、長春以南的鐵路移交和轉讓給日本③俄國將北緯50度以南的薩哈林島(日本稱樺太)轉讓和移交給日本④俄國承認日本在濱海邊疆區和堪察加半島的漁業權、等。曾經相信能夠獲得巨額賠償金的日本民眾,反對媾和內容,在東京掀起了大暴動。
第0次世界大戰
日俄戰爭是不是應該被視為“第0次世界大戰”?近年來,歷史學家們提出了這樣的看法。
2005年正值日俄戰爭結束100周年,在慶應大學召開了一次國際會議,討論了將這場戰爭作為“第0次世界大戰”重新評價的觀點。與會的慶應大學橫手慎二教授的意見是,因為在很多方面,第1次世界大戰(1914-1918年)所表現出來的重要特征在日俄戰爭中已經初見端倪。
一個特征是,受到當時國際環境的影響,日俄戰爭將歐美列強都卷入進來了(參見圖)。日本與英國、俄國與法國分別締結了同盟。例如,英國因對阿富汗和波斯的控制權問題與俄國對立,與日本結盟有利可圖。美國反對俄國占領中國的東北地區,給日本以經濟支援。
另一個特征是“全力戰”。因為武器發達,戰爭的規模擴大了,就必須動員全國所有的力量投入戰爭。“全力戰”的思路是從第1次世界大戰期間開始逐漸普及的,但早在日俄戰爭中就已經出現了。另外,莫斯科大學的奧列格•阿伊拉彼托夫副教授還說“日俄戰爭是陸地和海洋的全力戰。”如果不將陸軍和海軍有效地結合起來,就不可能贏得戰爭。
(櫻井泉)
【年表/此時的東亞】
1895 朝鮮皇後閔妃被日軍等殺害
96 朝鮮國王高宗移居俄國公使館約1年
97 朝鮮國改國號為大韓帝國
98 從俄國和清朝獲得大連、旅順的租借權及南滿洲鐵路的敷設權
1900 北京發生義和團事件(又稱北清事變)
02 簽訂日英同盟條約
04 日俄戰爭開始。根據第1次日韓協約,大韓帝國接受日本推薦的財政及外交顧問。
05 簽訂朴茨茅斯和約。根據第2次日韓協約,日本奪取了大韓帝國的外交權,使韓國成為其保護國。任命伊藤博文為第一任統監。
07 根據第3次日韓協約,韓國內政也被置於日本的控制之下。根據此時簽署的備忘錄,韓國軍隊被解散。
10 締結《關於韓國合并條約》
教科書比較
【引言】
明治時期日本以國家命運為賭注進行了日俄戰爭,并在此後對朝鮮半島實行殖民地統治而極大地改變了朝鮮半島的歷史。對上述兩項,東亞各國是如何看待和進行教育的呢?不妨從中學歷史教科書來探討一下答案。
【正文】
日本 十年前開始記述 優越感增強
東京書籍出版社出版的《新社會 歷史》繼日清戰爭(甲午中日戰爭)條目之後,以對開兩頁的篇幅記述了日俄戰爭。
關於截止開戰的經過,說明重點放在了對當時各國列強的國際關系上。正文記述了日本與英國結盟對抗俄國在義和團事件後仍駐軍滿洲之事,并在此基礎上揭示了美英援助日本、法國援助俄國的關系圖。
有關戰後的情況,對國民因不滿於日本獲得的權益程度而攻擊政府并引發暴動,以及政府為持續擴充軍備加重國民負擔做了說明。同時還做了如下記述:
“日本的勝利刺激了印度、中國等亞洲諸國,仿效日本近代化及尋求民主獨立的動向隨之高漲。另一方面,在國民中產生了日本成為列強一員的大國意識,從而增強了對亞洲諸國的優越感。”
記述的後半部分編入了1997年發行的教科書內。該社的社會編輯部長渡邊能理夫說“有關戰爭的影響,我們盡量注意從多角度進行說明。”
關於日本對朝鮮的殖民統治,版面不到一頁。在介紹對日俄戰爭後殖民統治興起的抵抗運動後,做了如下記述。
“1910年,韓國被日本吞并。日本設置了朝鮮總督府,并以武力為背景推行了殖民統治。在學校禁止教授朝鮮史,為進行同化教育實施了日本史及日語教學。”
另外,為了方便了解當時的歷史情況,書中刊登了在朝鮮王宮內建設的朝鮮總督府的圖片和孩子們聽日語授課的圖片。
(吉澤龍彥)
中國 未提及國內是戰場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國歷史》對日俄戰爭及朝鮮殖民地統治只字未提。對成為日俄戰爭遠因的義和團運動以“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為標題用4頁篇幅做了詳細說明。其開頭如下:
“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發展到京津地區。斗爭矛頭直指帝國主義侵略勢力。(略)八國聯軍在北京到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日本稱為“北清事變”或“義和團事件”,中國定位為“反帝愛國運動”。近年雖有部分學界人士對此提出異議,但尚未見教科書有更改跡象。
盡管大連、旅順、奉天(今沈陽)等中國的重要地點成為戰場,而在本國歷史教科書上卻沒有提及,這是為什麼呢?
了解中國教科書情況的慶應大學副教授段瑞聰說“因為交戰主體是日本和俄國。中國方面認為這是兩大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戰爭,所以沒有編入本國歷史。”
在高中世界史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近代現代史》)記述了日俄戰爭及朝鮮殖民統治的內容。以《走向帝國主義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為題的章節中沒有提及日俄戰爭的原因,而是把重點放在了對朝鮮的殖民統治。
“1905年,日本乘日俄戰爭獲勝之機,在美國的支持下,把朝鮮變成實際上的殖民地。1910年,日本又迫使朝鮮政府簽訂了《日韓合并條約》(1897年,朝鮮將國號改為大韓帝國),正式吞并朝鮮。”
(佐藤和雄)
韓國 統治與掠奪 篇幅長達51頁
韓國稱之為俄日戰爭。鑑於日本隨著戰爭的進展加強了對朝鮮的殖民統治,在國定本國史教科書中,首先用約5行字對俄日戰爭起因等背景加以說明。
在此基礎上詳細說明了以下內容▽剝奪了大韓帝國外交權的乙巳條約(第2次日韓協約);▽解散軍隊後擴大“義兵戰爭”;▽殖民地統治下的教育、言論活動;▽對物資及人力資源的掠奪等。至1919年的“三・一運動”為止,說明篇幅長達51頁。截至乙巳條約的相關部分如下:
“日本取得了俄日戰爭的勝利後,開始大舉侵略我國。由此剝奪了我國的外交權,強行簽署了以在首爾設立統監府為主要內容的乙巳條約。”
有關1910年合并條約,在“剝奪國權”一項,有以下說明。
“日帝在全國各地配備了軍隊和警察,為預防我民族起來抵抗,與以李完用為首的賣國內閣締結了所謂合邦條約。由此,長期以來創造并發展了獨特文化的民族,國家主權被剝奪,淪為日帝的奴隸。”
韓國人的“抗日民族運動”也作為重點加以記述。例如對安重根刺殺第一任統監伊藤博文事件給予頗高評價,說“明顯表明了民族獨立意識”。
對日韓存在領權爭端的獨島(日本稱竹島)問題也被認定為“日帝侵略”的內容之一,寫到“日本在俄日戰爭中單方面地將獨島納入本國領土”。國史編纂編撰委員會史料調查室長具仙姬說“這是日本侵略的序幕,所以應該明確講清”。
(櫻井泉)
台灣 重點放在對立憲運動的影響上
台灣教科書針對日俄戰爭及朝鮮殖民地化只是做了簡單記述,歸類於中國史和世界史。《國民中學・社會》(南一書局)的中國史部分用5行左右文字在清朝末期的立憲運動項目裡做了如下記述。
“日、俄兩國為爭奪中國東北權益而在中國境內開戰;隔年,俄國戰敗,日本勢力進入東北。部分知識分子見日本以小搏大,居然獲勝,認為是日本實行君主立憲體制所致,因而提出立憲的要求。”
根據1983年《歷史課程標准》編寫的教科書在“俄軍強占東北與日俄戰爭”項目中,圍繞日俄戰爭前後兩國及對清朝的中國東北的爭執加以說明。接著又記述道“日俄戰爭結束,論者皆謂系立憲戰勝專制,朝野上下,紛紛要求立憲。”由此明顯可見新舊教科書都很重視日俄戰爭對立憲運動帶來的影響。
另一方面,日俄戰爭後朝鮮被殖民地化一事未在中國史部分提及,而在世界史部分的“亞洲的民族復興運動”項目中把抗日運動作為重點,僅以四行文字做了記述。
“朝鮮自1910年被日本并吞後,即不斷有人提倡抗日,1919年,漢城爆發了大規模的抗日運動,結果遭日本鎮壓而失敗,但此後抗日行動仍不斷發生。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韓國才脫離日本統治。”
這本教科書的編撰指導委員、政治大學歷史系教授周惠民說:“朝鮮合并基本上不再提及了。我認為該寫1902年的日英同盟。沒有日英同盟,也不會發生日俄戰爭吧。但因教課時間有限,不能多占篇幅”。(田村宏嗣)
【圖片說明】
日本軍人眺望日俄戰爭後占領的旅順港。日本教科書上刊載的著色照片。
連載•訪談20位有識之士/比屋根照夫 琉球大學名譽教授
從衝繩體驗所看到的
【正文】
以衝繩的近現代史為基軸選出了“10件大事”。長期以來處於壓抑狀態的衝繩經歷與東亞各國有很多共同點。近現代史的重要論點由此浮現上來。
亞洲太平洋戰中的衝繩之戰即這類視點的原點。衝繩戰雖說是日本國內的陸地戰,但與日軍在東亞各國的陸地戰呈現出相同的模式。日軍不但沒有保護衝繩的居民,而且將他們視為奸細大開殺戒。在中國和東南亞的戰線上日軍也曾屠殺過居民,因此不妨可以把衝繩戰理解為東亞陸地戰的延伸。
衝繩戰後,衝繩納入美軍統治之下,從日本分割開來。美國在50年代的冷戰時期以“刺刀加推土機”的模式強行接收土地,破壞了人們的生活秩序。
在那種狀況下,有人尖銳提出了諸如“衝繩戰究竟是什麼”的問題。日本放棄衝繩的政策以及美國的強硬政策浮出水面,導致開始重新探討近代史。
衝繩具有琉球王國自己的歷史,在被納入日本領土以前與亞洲各國一直保持著友好關系。在所謂東亞共同體的冊封體制中,曲藝和文學多彩紛呈。而琉球歸屬日本後,結束了這樣的關系。
在對外關系被斷絕的同時,日本開展了同化政策。衝繩步入近代大門時,“脫亞”和“同化”同時并舉,我稱其為“脫亞同化”。同化的深入切斷了衝繩與亞洲的關系。
日清戰爭(甲午中日戰爭)成為轉機。清朝從此對琉球問題不再提出異議,歸屬問題大局已定。其後隨著“脫亞同化”的大力推進,衝繩文化被視為劣等、野蠻、非文明的產物。這是日本的亞洲觀的原形。
20世紀初期出現了像伊波普猷那樣的學者,他提倡研究衝繩要立足於“衝繩人”的歷史體驗,目的是為了打破對衝繩的歧視和偏見。
在此前後,亞洲各國涌現了許多批判列強殖民地政策的有識之士。諸如菲律賓的黎剎(Jose Rizal)、越南的潘佩珠、中國的魯迅等。如何擺脫列強的統治,挽回民族尊嚴。在東亞作為實踐學問而興起。從中可以找出與衝繩研究關聯的思想軌跡。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衝繩回歸日本的運動最初還只是單純的民族主義。但隨著越南戰爭的激化發生了質的轉變。
在嘉手納基地發生B52爆炸事故後,不僅引起鄰近居民的不安情緒,而且暴露了從衝繩出擊北越的B52炸死了眾多越南無辜的事實。以前的回歸運動一直強調“受害者的衝繩”,而後由於衝繩參與越南戰爭,“加害者”的意識開始萌生,很多人開始站起來加入“反戰回歸運動”的行列。并成為以後“反對美軍基地”運動的導火索。
戰後,衝繩和亞洲斷絕了關系。但加害者的意識使衝繩與亞洲各國產生了共鳴。人們已經找到了真正理解亞洲的鑰匙。
(采訪人:吉澤龍彥)
【簡歷】
1939年生。近代衝繩與日本、亞洲關系史研究者,并就現代政治積極諫言。
【我選出的10件大事】
1 亞洲太平洋戰爭與衝繩戰
2 衝繩脫離日本與美軍統治衝繩的開始
3 廢除琉球王國及琉球歸屬日本
4 圍繞琉球問題日清之間的紛爭
5 日清戰爭與琉球問題
6 明治政府的同化政策與研究衝繩的興起
7 台灣、朝鮮問題與衝繩
8 日本回歸運動的高漲
9 越南戰爭的激化與向反戰回歸運動的轉化
10 拒絕“代理簽名”斗爭及反基地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