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報告書不僅提出了選舉報導的偏向性,還提出了表面性的電視討論會,賽馬式的輿論調查報導等問題。
只作報告書的研究者們指出:“選舉過程中,媒體成為了製造自定形式的政治資訊或加工的主體。這對選舉廣播的公正性構成了問題。”
從廣播委員會接受這次研究報告的國會文化觀光委員會所屬大國家黨沈在哲議員指出:“廣播是‘媒體選舉’中佔有最大比重的媒體。为了公正性,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
▽選定性,特定黨派偏向性憂慮
廣播委員會制定的此次報告書,分析選舉報導有以下傾向:趣味為主的活動性報導稱主流;集中在候選人之間的黨內爭奪,轉籍及地區矛盾;執政黨及野党候選人重視偏向報導等。
特別是對偏向報導,執政黨候選人的報到時間比野党候選人的報導時間長,而且用影響畫面位置、背景等廣播技術給與幫助,讓其有更好的形象。
學術界和輿論界,市民團體等,有關專家162位元物件,進行了廣播公正性選舉報導中的顧慮事項調查結果顯示:“禁止對候選人正式發言內容的歪曲報導”在滿分5分中占了最高的4.85分。紧跟其后的是“采访内容不能确定是不是事实时禁止报道(4.75分)”,“从组织内部的控制中解脱出来(4.66分)”。
也有人提出,國內選舉廣播遵守準確性、獨立性、中立性,在現實當中是不可能的意見。對其理由,專家指出“選定注意(21.7%)”,“廣播組織與政治組織的勾結(12.5%)”等。
▽表面性的電視討論會
報告書指出,自從1995年首爾市長選舉時開始的電視討論會,其影響力越來越大。但是這種電視討論會不能給選舉團實際上的幫助。
實際上,對電視討論會的專家調查“在偏向於形式性的公正,不能從候選人口中得出深層的、有差別的回答(4.24分)”,“討論時間太受限制,光說表面性的東西(4.16分)”的回答,占到了高分。
對電視討論會的改善方向,提出了:“禁止提出為了單純政治意見,發表及宣傳型回答的問題(4.41分)”,“對候選人進行人身攻擊時,主持人應該指出(4.31)”等意見。
報告書裡還主張“要從現在的‘記者會型+候選人之間的直接討論等形式中解脫,引入1名記者會見型、市民論壇型等多樣化的形勢。”
▽需要常設審查機構
報告書中還主張,為了確保選舉廣播的公正性,需要設立常設審查機構等制度改善方案。研究者表示:“現行的尋據報導審查機構是極為形式化、限制性的。”
他們還列舉英國BBC,在一周內同一時間段的節目中勸告整體均衡的事例,提議“如果報導了A政黨的活動的話,要在同一周內報導B政黨的相似事件,在一周的範圍內,同一個節目要遵守政黨間的均衡。我們需要這樣的引導。”
金玹秀 kimhs@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