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銀行的某江南支行因遇到規模不小的資金轉移到其他銀行,因此正處在緊急狀況中。因存款資金的短缺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此支行,受到了更糟糕的打擊—在今年12月就到期的其一年定期存款金額為80億韓元的某中小企業,以其他銀行的利息高0.2%為由,把其中的50億韓元轉到了其他銀行,剩下的30億韓元也是經過銀行方面的苦苦說情才得保住,銀行方面十分擔憂類似狀況會持續發生。
受困於籌集資金的各銀行以高利息為手段,積極投身於爭取更多存款的爭奪戰中,導致了企業紛紛選擇高利息銀行的“利息購物”的現象。各企業為了通過存款得到更多的利息,掌握各個銀行的利息標準之後,選擇其中利息高的銀行進行存款,現如今可以說,銀行和企業的作用已顛倒過來。
企業存款的資金中包括:通過銷售活動每天賺取的銷售額,還有已到期需存進其他銀行的資金。特別是流動現金狀況良好的企業,從短期存款中能得到不菲的收益,因此對利息很敏感。
新韓銀行企業客戶部的尹周浩(音)副部長說道:“負責管理企業資金的職員們也根據操作資金的成績來評分,而且已進入了年末問候期,都選擇利息更高一點的銀行存款。”
企業資金的操作方式中包括轉讓型存款證書(CD)或定期存款,能隨時存取的金融市場基金(MMF)或活期存款(MMDA)等多種,其存款規模根據不同的公司從數億韓元到數百億韓元各有不同。
Hana銀行企業本部的金落根(音)科長說道:“以前各銀行利息差額不多的時候,各企業都把錢存入平常有交易關係或人情關係的銀行,但最近現況是哪家銀行利息高,企業資金就流進那家銀行。各企業還向每個銀行打電話互相商量利息,因此銀行之間反復上演自己的客戶被搶或搶走他人客戶的情況。”
如今“A企業=B銀行”的主要來往銀行的概念早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銀行的資金短缺是銀行看企業臉色的原因。今年的牛市中銀行大量的存款資金流入證券公司的綜合資產管理帳戶(CMA)或基金等方面,銀行以CD或發行銀行債彌補短缺的資金。10月末,與全國銀行579兆9440億韓元的總存款金額相比,總貸款金額為790兆3590億韓元,總貸款金額比總存款金額多出了210兆4150億韓元,貸款金額達到了存款金額的136%。
銀行為了彌補短缺的資金不得不投身到高利息的競爭行列中,請求擁有大量內部資金,資金實力雄厚的企業的幫助。
但是各銀行的高利息競爭成為了提升利息的原因,最終承擔損失的還是貸款者,因此也有副作用。光看CD一項也是,由於各銀行的肆虐發行,3個月為期限的CD利息從去年年末的4.86%年息,到本月18的時候年息為5.77%上漲了0.91%點。從今年年初到上個月為止,全國銀行發行的CD的規模為27兆8000億韓元,是去年同期2兆4000億的11.6倍。
韓國金融研究院的韓再峻(音)研究委員指出道:“銀行正在進行以高利息籌集資金,並收取高利息的惡性循環。銀行自身貸了很多資金之後,把利息的負擔轉嫁給貸款者身上。”
金相洙 金善美 ssoo@donga.com kimsunmi@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