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在“1家1基金”間接投資時代,股民們“仍走自己的陽光道”

在“1家1基金”間接投資時代,股民們“仍走自己的陽光道”

Posted January. 12, 2008 03:01   

한국어

專業學科為財務的研究生李成宰(31歲),正認真分析企業的財務表和發展前景等來挑選要投資的股票。去年投資3500萬韓元獲得的利潤為100%。李氏談到:“為了把從書本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在市場上,所以在作投資。”

公司職員申某(27歲•女)去年初從朋友那裏收到資訊說“這裏馬上要有進入科斯達克的項目”,因此急忙買了200萬韓元的股票。但是1800韓元的股價漲跌不穩,起伏不斷,最後甚至跌倒了200韓元。無奈申氏只好安慰自己“幸虧只投入了200萬”。

雖然開始了“1家1基金”時代,間接投資在迅速擴散,但是股市仍然有很多個人投資者直接投資到自己挑選的項目上。

和時代逆流而上的這些個人投資者中,不僅有“不比專家差多少”的分析型投資者,還有“先投資再說”的行動型投資者,其類型千差萬別。投資目的也是有“為了學習經濟”、“享受並賺大錢”等多種多樣。

○ 用投資股票來學習

據證券存款結算院,2006年年末到現在的個人投資者數達到了305萬2352名,保有項目為平均2.8個。國內股市中個人持有的股份占全體的53.2%,這大大領先了機關(29.4%)和外國投資者(17.4%)。

不像一般人所想得那樣,股民們並不會在股市上總是失手。

據韓國證券期貨交易所,去年在分析KOSPI市場上個人、機關、外國人各買入的最多50個專案上漲率後發現,機關以174%位居首位、個人則以135.11%占第二位。這大大領先了外國投資者(89.67%)。

產業銀行資產運用李在廣股票運營部長談到:“個人投資者中有不少人持有專家般的實力,去年他們獲得了可觀的收入。”

不僅按實力在利潤上有著很大差異,投資股票的理由也千差萬別。

大學生個人投資者中有不少人是為了“學習經濟”而直接投資。

在西江大學理財組織S.R.S活動的金東憲(23歲•經營學系 3年級)說明到:“和前後輩們一起攢錢作投資,組織內的調查隊、投資隊則每週開會來決定投資方向。”他還補充說:“通過投資對整個經濟產生了興趣,還知道了各企業的長處和不足點。”

○ 錢和興趣,能兼的魚與熊掌

投資股票成為日常生活的人也占相當一部分。這些人不僅享受投資股票的樂趣,還能獲得可觀的收入。

作了30年股票投資的金某(73歲)每天早晨都到首爾汝矣島證券公司營業廳上班。主要來往於20多個專案,一般的專案已經都記住了代碼。

每天交易多次股票的金氏,去年在投資3億韓元後獲得了10%的利潤。金氏談到:“最近投資李明博股和朝鮮相關股,獲得了不少利潤。”

孔某(26歲)是辭退公司成為專業投資者的典型事例。他專門交易股票付款憑證證券(ELW)、期貨、期權等派生產品。孔氏談到:“大學畢業後在公司上了1年的班,但是因為覺得直接投資更有樂趣,所以辭退了公司的職位。股票雖然在股價下跌後有所虧損,但是因為派生產品在貶值時也能掙錢因此只交易派生產品。”

孔氏每天以1%利潤率為目標,做短期交易。去年則以1500萬韓元的投資成本,獲得了6000萬韓元。

個人投資者們的共同特徵是相信“在理財手段中股票最好”。

學院講師李某(41歲)為償還買房子時借的貸款,因此投資股票。去年他僅在一個項目中投資了2億韓元,結果掙了2000萬韓元。

李氏談到:“在一個項目中只挑選1等企業來作投資,一旦利潤達到20%就賣出去,這就是我的原則。一旦還完貸款就不會再繼續做。”

○ 國內狹小,走出國外

最近直接投資中國、日本等海外股市的個人投資者也有所增加。

公司職員趙某(36歲)從去年5月開始就投資了中國股市。在公司擔當中國相關業務的他表示:“為了能瞭解當地狀況和學習知識,而開始了投資中國股市。剛開始以1500萬韓元作為投資成本,現在已經達到了2500萬韓元。”

Good morning信韓證券海外股票組長說道:“以前只有那些在特定海外地區有關係的人們才投資海外股票市場,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在用海外基金獲得利潤後直接作投資。”

通過Good morning信韓證券作海外股票交易的人數,從去年初的2500人增加到了現在的1萬多名。

股市專家們表示,基金投資時代仍留存的這些個人投資者,是相信“親手做能做得更好”的人、有著很大自信的人。

李在廣部長警告說:“即使有著相當實力的個人投資者,也因情報不足等理由,長期超過KOSPI指數上漲率的話,不容易獲得利潤,特別是在下跌期會受到很大的損失。”



孫曉林 aryssong@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