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預計在本月19日發射的韓國首枚宇宙運載火箭(KSLV-I)發射計畫被提前了5天,這也引起了對“羅老號”功能的關注。“羅老號”的任務是用540秒的時間將重量100公斤的科學技術衛星2號送上306公里外的上空。為此“羅老號”承載了用煤油和液體氧作燃料的液體火箭引擎和固體引擎等2個火箭。“羅老號”此外還設置了飛行控制和與地面交信所需的尖端電子裝置。“羅老號”無疑是一個結合最尖端飛行控制和電子工學、材料工學的工學技術之花。“羅老號”如果順利將科學技術衛星2號送往宇宙的話,韓國將成為在發射本國產衛星的第10個國家。
○成功的話會成為“發射本國產衛星”第10個國家
為了衝破地球引力、飛往大氣層外,“羅老號”在最下端裝置了1段液體火箭、在最上端裝置了固體火箭。將重量超過140噸的“羅老號”送往宇宙的過程中,發揮最大力量的部分是1段液體火箭。由俄羅斯赫魯尼切夫公司開發的1段液體火箭可發揮舉起170噸重量的力量。
液體火箭的燃料有煤油、液體氫、二甲基肼、甲烷等。“羅老號”使用其中被稱為RP1的沒有作為燃料,氧化劑用液體氧。煤油經過了特殊提煉,使其能在火箭引擎內更好的燃燒。它擁有類似於汽油的能源,被廣泛利用在液體火箭的燃料上。KAIST航空宇宙工學系的權世鎮教授表示:“煤油引擎是在包括美國在內的俄羅斯、歐洲使用最廣泛的技術”,“雖然有其長短處,但是比在常溫中不穩定的氫和毒性強的甲烷基肼更穩定。”
1段火箭在發射229秒後在196公里上空停止運作的話,上端火箭會立即點燃。使用固體燃料的上端火箭的作用是將衛星安置在300公里上空的宇宙軌道上。固體火箭使用參合HTPB塑膠成分、鋁粉、過氧化氨的固體燃料。固體火箭構造簡單、隨時可以簡單發射,因此主要應在軍用導彈。但是一旦開始燃燒的話,會運作到燃料用完為止,因此有意見稱不適合用在需要衛星發射等精密控制的運載火箭上。
○因為引進未被驗證的新型火箭,引發了技術性爭論
俄羅斯赫魯尼切夫公司提供了由“昂格拉1.1”新型RD-191M火箭改變而來的RD-151。RD-191M是俄羅斯以2011年發射為目標,正在進行研發的新型火箭的實驗火箭。“羅老號”的5025億韓元的總開發費用中一半是用在了購買這種新型火箭。
1959—1999年在地球上發射的火箭共有4378次。其中失敗的次數是390次,成功率是91.9%。但是在首次發射中取得成功的國家只有俄羅斯、法國、以色列等3個國家。之所以會對“羅老號”提出技術性疑問,是因為引進未被充分驗證的新型火箭的理由不透明。
而且在發射幾周前,核心1段液體火箭在燃燒實驗過程中出現了異常,這也加重了擔憂。教育科學部和航空宇宙研究院11日拿出了俄羅斯方面送過來的最終確認書,表示“羅老號的技術缺陷已經得到瞭解決”,但是也沒能作出令人信服的答覆。特別是在俄羅斯還沒有結束燃燒實驗的情況下,將發射日期提前到了30日,而其理由也沒有被公開。
幾個月前還說RD-151引擎是將196噸級推進力的RD-191M功能降低到170噸級的變形引擎,之後又稱RD-191M和硬體構造是一樣、只是將部分功能轉為軟體的“仔細操作”產品的這一點,也仍然是令人感到疑惑的疑點。
樸根泰 kunta@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