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哪裡不合格?我覺得沒什麼問題。”
“看到瑕疵了吧?只有一點瑕疵,韓國人也不會買。”
“真的嗎?這麼好的東西也不買?”
“……。”
去年夏天,在朝鮮開城工業區,食品容器製造企業的韓國總公司員工為開城工業區朝鮮工作者做生產指導而絞盡腦汁。生產食用油瓶蓋交貨給CJ集團的該公司,2008年4月尋找增設分公司的位置時,選擇了開城工業區。由於比起中國,朝鮮的物流費十分便宜,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用韓國人二十分之一的薪水聘請“沒有語言障礙”的朝鮮勞動者。不過,卻發生了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每個月的次品竟然達到600多個。
管理部長李制彪(音)說:“主要是因為當地員工不瞭解‘品質’和‘消費者’這一概念。在韓國屬於‘次品’的產品,在物資稀罕的朝鮮卻成為了使用品。”
由此可見,最重要的就是讓朝鮮員工領悟到“品質”概念。於是去年7月,該公司的玉准錫(因)社長和總公司三名員工來到開城工業區,並開始著手員工教育。每次出現次品時,都會列舉其不良原因,並展示出來,就像一種“次品展覽館”一樣。沒過幾個月,展覽館陳列了100餘種次品。這給88名朝鮮員工造成了巨大的打擊。
朝鮮員工也領悟到品質問題的重要性後,食品容器製造企業向韓國商工會議所申請了品質革新諮詢。主要是為了向朝鮮員工提供名副其實的品質教育。不久後,立即呈現出了教育的成果。朝鮮員工開始自覺提出現場的問題。他們指出了設備的問題和磨損的零件。隨著員工自覺提出改善案,每月達到650個的次品數量急速下降。近6個月,每生產100萬個商品,只有1、2個次品。據悉,每生產100萬個商品時,出現10個以下的次品,即可以獲得韓國商工會和中小企業廳的高品質認證,而該容器製造企業也足以獲得高品質認證。
25日,該企業在開城工業區入住企業中,首次獲得韓國商工會和中小企業廳頒發的“SINGLE PPM品質認證書”。韓國商工會的品質革新部的崔歸宗(音)部長評價道:“獲得此認證書的工廠在韓國也只有1600多家。韓國企業2~3年才能完成的工作,朝鮮員工竟然在1年內早期完成。”
食品容器製造企業的玉社長表示:“這是韓國和朝鮮員工共同努力的結果。日後,我們將增建工廠以及引進員工班車等進一步改善員工工作環境。”
林雨宣 imsun@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