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朝鮮語抹殺政策

Posted January. 02, 2010 08:55   

한국어

日本帝國主義在1910年強佔朝鮮半島後,通過四次朝鮮教育令,按階段抹殺朝鮮語。1911年的第一次教育令首先剝奪了朝鮮語的母語地位。各級學校的國語課程被日本語霸佔,朝鮮語則以“朝鮮語及漢語”的名義遭到邊緣化。“朝鮮語及漢語”的授課時間也只有日語課程的一半或三分之一。初等教育方面,除朝鮮語課程以外的其他教育用語均被強制要求使用日語。

1919年的3.1運動大幅擊退了日本帝國主義的這種強壓式朝鮮語退出攻勢。1920年,朝鮮語報紙《東亞日報》、《朝鮮日報》的成功創刊,就是其代表性事例。1920年4月11日到13日,東亞日報在創刊僅過十天后,便在頭版刊登了《廢除把日語強制定為朝鮮人教育用語的規定》的社論。將焦點放在教育效果上的此次社論的另一面的內容的是1920年6月15日刊登的《朝文要用朝鮮語授課》。使用對話體問答形式始終一貫的此次報導,赤裸裸的批評了朝鮮語教育課程用日語授課的現象,以及當時回到家也用日語對話的風俗。

暫時低下頭的日本帝國主義的朝鮮語抹殺策動再次原形畢露是從1934年停止東亞日報和朝鮮日報的朝鮮語普及運動“Vnarod運動”開始。其第二階段措施是通過1938年第三次朝鮮教育令,將“朝鮮語及漢語”課程淪落為選修課程,並在一年後廢除各級學校的朝鮮語課程。

東亞日報於1937年11月10日發表《論再次學制改革》的社論,向日帝國主義反駁“朝鮮語課程的廢除措施就如已論述的事情,是無視朝鮮的地區特殊性的舉動,不允許重現這種情況。”抹殺朝鮮語策動的第三階段行動就是關閉抵抗中的東亞和朝鮮日報(1940年8月),鎮壓、拘留朝鮮語學會的核心人士的朝鮮語學會事件(1942年10月)是其結局。

1943年4月公佈的第四次朝鮮教育令中刪除朝鮮語科目,是其完結版的公開宣言。但1943年當時的朝鮮人日語普及率(22%)不到臺灣的日語普及率(62%)的三分之一。回想將“悲痛的母語”昇華為抵抗的墊腳石的祖先,“要教英語還是語言?”並將兒童的思維方式也要英語化的形態是否要自製。



權宰賢 confetti@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