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完成候選人登記的6•2地方選舉逐漸形成了李明博政府與盧武鉉政府勢力之間的對決結構。在16個市都知事選舉中,在首爾、釜山、大邱、光州、京畿、江源、忠南、慶北、慶南等9個地方,所謂“親盧(親盧武鉉)”人士被推薦為在野黨候選人。而且,執政黨、在野黨的選舉口號與其說關注刺激地方經濟的政策對決,還不如說成了親盧與反盧的鬥爭。
民主黨在2007年大選與2008年總選中遭慘敗後更改了黨名,而且還提出了新民主黨的計畫。當時為了重新執政忙著與盧武鉉政權脫離關係,可如今又重新找回了盧武鉉黨的旗幟。去年5月憑藉因盧前總統的自殺形成的追悼熱氣踏入“親盧化”道路的民主黨在6•2地方選舉中也沒有成功地推出未來型目標與人物。
通過違反政黨政治與責任政治原理的候選人單一化,向追求“盧武鉉復古”的人們提供了參與選舉的機會。他們掛上的推薦革命口號顯得徒有虛名。佔據經濟知事候選人之位的柳時敏是曾經把民主黨貶低為反改革政黨的人物。這證明了,民主黨沒有能力也沒有意志成為第一在野黨,不得不依靠“盧(盧武鉉)風”的界限。
另外,大國家黨也沒有重點提出具體的工作崗位與庶民政策,而是試圖依靠“譴責失敗的盧武鉉政權”等對立體制,給人這種印象的本身就是一大錯誤。作為執政黨注重的不應該是單純的“聚集反盧勢力”或“制止左派復活”,而是通過符合現實的對策與未來目標得到國民的評價等,帶領高一等級的選舉文化。
在全球化與在地化同時進行的全球在地化(Glocalisation,globalization+localization)時代,6•2地方選舉應該成為為了把地方政府晉升為未來指向性政府參與投票的舞臺。不論是執政黨、還是在野黨不應該用平民主義政策糊弄有權者。由於不顧國家的經濟狀況提倡慈善性福祉政策而陷入金融危機的希臘以及其他南歐國家就是最典型的反面教材。
有權者也不該受到“盧風”、“反盧風”等社會氣氛的影響,應該仔細分出哪一個候選人有助於國利民福,能提高居民的生活水準。現在正是國民作為真正的主權者做出明智判斷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