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李明博總統針對6•2地方選舉結果,表示了:“執政圈怎麼沒有李光載、安禧正這樣的人?” 民主黨所屬的這兩個人在江原和忠南知事選舉中獲勝,兩人的年齡都是45歲,倆人在如此年輕的年齡段發揮了“挑戰精神”並獲得了成功。李氏和安氏是386運動出身的人士,也是主導“打造盧武鉉總統”運動的人士。李總統提到這兩名民主黨年輕知事的理由可能就是因為羡慕在野黨活潑的新老交替。
不知是不是受此影響,大國家黨的7•14全黨大會上也大量出現了年輕候選人。但是光憑候選人的年齡不能說是成功的新老交替。大國家黨要深刻反省在地方選舉中沒有得到國民選擇的理由,在進行新老交替之前要先從骨子裡更換党成員的思想和體質。
首先要從李總統開始,不能止步於羡慕民主黨或感歎沒有人才。上天不會為君主降臨人才,不會為木工打造材木。即,人才是要由有需要的領導人和集團自行去尋找或培養。總統如果不能擺脫掉只啟用大選時幫助過自己的人的慣例的話,只能自己擔負沒有廣泛啟用人才的責任。青瓦台提到缺乏人才的時候,暗地裡的人才們只能是冷笑。該政權中有不少人錯把531萬票的大選差距當作是戰利品,忘記了國民起初的意圖。黨政改編之際,處處可以見到只關注“分利益”和“在下次總選中守住議員職務”的情景。
昨天電視現場直播的大國家黨7•14全黨大會討論會上,參選党領導部的候選人都主張了更新。但是卻沒有幾個候選人能具體地說出如何進行、物件是什麼。其中有不少試圖依賴于親李(李明博派系)和親朴(朴槿惠派系)的支持或想適當地拉攏雙方的候選人,但卻找不到試圖打破“他們的政治”、用真實犧牲自己、全身為國民服務的態度。
雖說經濟指標出現了好轉,但是平民的生活還是非常艱苦。執政黨在選舉失敗之前和之後都只顧著派系之前的利益爭鬥,並且想用更新一詞來包裝這些的話,是絕對不能給國民帶來希望的。我們需要的是親臨民生現場、聆聽國民苦楚、可以扶助平民生活的奉獻型政治。年齡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找出並啟用上述這種人才。 而且要打造為國家社會需要守護的價值不顧進行鬥爭的強大體質。
沒有感動的政治不能打動國民的心。目前大國家黨需要的是進入到國民當中、説明處在底層的國民、給這些人希望的實質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