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必有因。日本連續42年固守“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位置。今年,日本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首次將世界第二的位置讓與中國。對此,日本作何感想?東亞日報弄到了日本產業省擬定的名為“日本產業現象及課題”的報告。在這一報告中,可以看出日本政府極為關注此事,並為此苦惱著。他們的擔心給予韓國經濟不少啟示。
○ 日本經濟落後的3大結構因素
報告中指出,“目前,日本經濟極為困難。這不是猝發性問題,而是3大結構問題。”並且,一一指出產業結構、企業的商業模型、商業基礎設施等。
首先,在產業結構方面,“經濟發展過度依賴全球製造業,特別是汽車產業。” 2000∼2007年8年間,日本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2.5%,其中幾乎一半(1.1%)都是由汽車產業貢獻的。而且,報告還指出,“以出口型製造業為中心的新興國家面臨著價格競爭。而且,全球製造業就業人數持續下降。”“因此,不應對全球製造業給予厚望,望其能夠創造就業崗位。”
報告指出,“與韓國相比,在日本,同行業競爭激烈,不斷展開‘過度的消耗戰’。相反的,韓國企業則以國內市場為踏板,在全球市場上,進行投資。”就汽車、鋼鐵、手機、電力等主要產業的整體內需市場而言,日本比韓國大。但是,以企業市場規模而言,韓國比日本大50%∼300%。
而且,日本政府在報告中指出,“(日本經濟下滑)並不是特定企業或特定產品出現問題,而是日本企業的商業模型有問題。”20世紀70年代,以垂直聯合為基礎的競爭力,包攬了世界市場。但是,隨著20世紀90年代經濟泡沫的消失,債務、設備、雇傭3大領域紛紛出現過剩現象。這導致了產業一體化的危機,並使日本喪失了世界市場佔有率。成品企業跟不上新興國家的變化步調。零部件企業在與新興國家的企業進行無止盡的生產成本競爭之後,變得疲憊不堪,甚至無力支付薪金。
關於商業基礎設施問題,報告中表示,“日本正在所有方面,急速喪失其作為亞洲核心的競爭力。”去年,經濟產業省以歐洲、美國、亞洲企業為對象,進行了“對日投資關注度”調查。結果顯示,在亞洲區據點、製造業據點、開發研究(R&D)據點、物流據點等7個調查專案中,中國均位居榜首。兩年前的2007年,日本一直位列亞洲區及R&D據點榜首。
○ 日本的對策及其對韓國的啟示
報告中指出的日本經濟的問題點與我國相連。例如,最具代表性的是日本企業的對外投資增加的同時國內投資停滯不前、首都圈和地方經濟的落差進一步擴大、低生育及老齡化使生產年齡人口急速減少等。如果韓國經濟不對日本的問題點進行研究、而只注重追擊,那麼將有可能遇到相同的困難。
日本產業省提出突破口,似乎是在指點韓國經濟。報告主張,“應捨棄明確區分汽車、電子、機械類等出口型製造業和內需行業的產業戰略,將所有的產業與新興國家的成長市場進行連接。”不僅是電力、鐵路、能源、城市開發等內需型基礎設施產業,服裝、食品、觀光、動畫等感性文化產業也要培養成出口型產業,從而打破製造業和服務業的高牆。
日本經濟專家LG經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志平說:“韓國要將日本的脫離工業的改革失敗經驗作為教訓,不要執著於原有的範例,而是不斷進行產業革新。”“尤其,通過與新興國家進行交易並運營海外工廠,努力吸收新興國家的成長波及效果及附加值。這一點非常重要。”
另一方面,據日本經濟新聞17日報導,收到“經濟增長率0.4%”這一衝擊性成績單的日本首相菅直人做出指示檢討扭轉經濟的對策。新聞中指出,16日菅直人與經濟閣僚一同分析了日元升值的影響等經濟情況,同時還表示將推進追加的經濟對策。新的經濟對策涉及通過延長於12月末結束的eco-point program(綠色家電環保補貼)來刺激消費、支援高中及大學畢業生就業、對面臨日元升值困難的中小型企業進行資金支援等內容。
夫亨權 金昌源 bookum90@donga.com changkim@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