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初中二年級男生,因討厭父親催促自己學習,放火燒毀自家房屋,致使一家四口死亡。從該起案件中可以看出,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嚴重問題,孩子與父母間則缺乏溝通。
22日,李某(13歲)在首爾城東警局接受了警方調查。李某身高172,體重76公斤,雖然體格健壯,但臉上還有稚嫩的氣息。在李某初中一年級班主任的印象當中,李某是一個極為乖巧的孩子。班主任表示:“一年級時,他擔任過班長職務,擁有極強的責任感和領導能力。業餘時間則參加數碼攝像班,對跳舞、服飾等都很感興趣。我沒有想到他會出這種事情。李某父親每天都會用車送孩子上學,以前進行談話時,他曾經說‘和父母沒有太大的矛盾,但父親對我的期待很高,每次他發火時,我都感到非常恐怖’。”李某的鄰居也指出:“晚上經常會有吵架的聲音。”
○ 缺乏溝通•受到挫折時,往往會採取攻擊性行為
該家庭發生這種悲劇,是因為父母與孩子缺乏溝通,未能好好解決矛盾。然而,專家指出,這並不僅僅是這一個家庭的問題。
出現問題的家庭,父母往往對子女的期望過高,而子女因成長環境極為自由,往往很難接受父母的束縛。如果無法相互理解,溝通出現問題時,就會引發諸多社會問題。隨著社會的變化,青少年認為父母與子女間的關係與“朋友”間的關係相同,如果青少年感受到父母或長輩在束縛自己,有可能採取極端的攻擊性行為。
延世大學心理學教授黃尚敏指出:“隨著物質社會的發展,人們滿足自我要求的欲望變得更加強烈。當青少年的欲望受到挫折時,往往會以攻擊性的行為表現心中不滿。”一位中學教師表示:“學生引起事端時,通常會叫警方處理相關事件。以前,老師要做到嚴厲處罰做壞事的學生。但是,自從教育局強行實施頭髮自由化、限制體罰等政策以後,家長也很難管教子女了。”
○ 切忌對青春期子女實施暴力行為
專家指出,為避免發生像李某家庭一樣的事件,不要單方面給孩子注入父母價值觀。首爾峨山醫院精神科教授鄭誓勳表示“如果試圖將家長的觀點注入子女的頭腦,只會引起子女的反感。通過持續進行溝通,恢復相互間的信任,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
專家還指出,如果子女進入青春期,應當切忌對子女實施暴力行為。建國大學神經科教授夏知賢表示:“應當切忌對子女實施暴力行為,因為子女有可能採取諸如本次案件的行為,所以要避免對子女造成物理性的壓迫。”
張關錫 jks@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