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社論]“政府援助越多的領域越落後”

Posted December. 27, 2010 10:22   

한국어

經歷2008年末全球金融風暴後,政府將重點放在了陷入破產危機的中小企業回生政策。雖然成就不少,但得到援助的企業有沒有提高競爭力卻令人質疑。如果用稅金無限援助沒有具備競爭力的企業,就會因道德風險(moral hazard)有自滅的可能性。只有通過制度鼓勵有自生能力的中小企業才能加大經濟活力,並且創造更多工作崗位。

我國在農業投資了數不清的國民稅金,但農業競爭力卻越來越落後。1993年,金泳三政府因加入世界貿易機構(WTO)導致的農業結構調整,投入60兆韓元資金。金大中政府時期也以低利息、本金豁免形式提供援助,但農業結構調整的成果卻不那麼顯著。盧武鉉政府批准韓國-智利自由貿易協定(FTA)時,編制了超過119兆韓元的農業支援預算,但也沒有顯著效果。因為這些支援不是為了提高競爭力,而主要是為了補償或支援所得。

15日,李明博總統在聽知識經濟部與中小企業廳業務報告時表示:“好像政府援助越多的領域越落後。”政府工作者指出,這句話針對中小企業和農業領域。就算政府親自出面投資巨額資金,技術力與商品力落後以及沒有革新的產業只能被淘汰,這是市場的殘酷現實。美國最大汽車公司GM被視為“製造業的核心”並得到了各種支援,但還是面臨破產,最終以巨額救濟資金延命。不知自生能力下降的美國汽車產業何時能恢復原狀。

我國也曾指定中小企業固有業種並限制大企業注資,但最終導致有關產業的競爭力下降。例如,由於半導體產業的必備品膠水被指定為固有業種,進而限制大企業投資,所以目前因技術開發緩慢,只能從日本進口膠水。由於這種危害,2007年廢除了固有業種制度。

農業若構建教育及技術基礎設施並提高競爭力,也能發展為主力產業。荷蘭的農地面積與韓國相似,氣候比韓國更惡劣,但以技術•資本集約型農業投資被評為世界第三大農業先進國。我國農業也應該脫離過於依賴政府援助的情況。總統的話如果不落實就毫無意義。